潍坊:为城市增添最温暖的文明底色——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走笔

       环境更整洁,出行更便利……城市因文明而美丽,人民因城市而幸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潍坊市全面提升区域治理水平,全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城市增添了最温暖的文明底色,让人民群众在共建的愉悦中共享获得感与幸福感。

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质

近年来,潍坊市不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加强城市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建设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让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在潍坊寒亭区,全区20多个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路面干净平整,绿化整洁有序,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实现了“水改、气通、路平、灯亮、绿美”。

对老旧小区来说,既要改得好、更要管得好,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采取了“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组织架构,寒亭区在全区相关社区设置网格139个。帮着打扫家务,修理下水道,代交水电费……各小区活跃着的“红色物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让居民很安心,服务队里的维修岗、家政岗、服务岗上,人人都有绝活,已累计开展各类服务300余次。

今年以来,潍坊市持续实施提升市区战略,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片区开发、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建项目,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先后建成投用奥体中心、鲁台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健康城等重要功能设施,加快推进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济青高铁、潍日高速、青银高速改造等重点项目。实施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交通集散系统。不断完善社区配套,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城市之美,不仅源于局部,更是整体浑然的大美。潍坊市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对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进行全线生态修复,以水为脉优化城市生态,彰显了“绿染四季、花满全城、水润潍州”的城市风貌。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和环境治理“十大工程”,持续治理环境问题,市控以上重点河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峡山区获批建设全省第一个生态经济发展区。全域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加速城市公交车低碳化更新,推进城市绿色慢行系统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和县城全覆盖。

“越是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不能松懈。”8月13日,在户外广告牌拆除整治现场监督盯靠广告牌拆除工作的潍坊市城管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拆除工作遇到的“坡”和“坎”有多难,市城管执法人员依旧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拆除,依旧坚持做到整治一处,提升一处,巩固一处。

60多岁的市民王秉利向记者表达了对自己家乡开展户外广告牌拆除整治提升工作的赞同。他说,拆除这些面积庞大的楼顶广告,既减少了安全隐患,也让城市看上去更干净、整洁,为市民营造出天朗气清的生活环境,“为政府的这项举措点赞!”

今年,潍坊市掀起了新一轮城市管理大提升的高潮。路边摊点清理了,小区周围洁净了,可是居民却感到生活有些不方便了。高新城管部门对零散市场进行合理布局,为摊点“安家”。通过疏堵结合,科学设置便民市场,整合流动摊点,统一经营车辆、服装、标识,规范经营时间,实行经营产品信息和经营者信息“双公开”,赢得政府、商贩和市民的满意。

价值引领,塑造文明风尚

“郭福民是我的爸爸,在别人眼里,也许他只是一个长得黑黑的,个儿不高的小小维修工,但却是我学习的榜样。每当看到爸爸拿着因为协助抗疫而获得的荣誉时那高兴的样子,我感到特别的骄傲,因为他是一名战疫逆行者。我爱我的爸爸,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这是来自潍城区仓南路小学三年级一名学生的内心独白,感动了无数人。在潍坊,人们时刻能够感受到好人的存在,因为好人就在身边。层出不穷的潍坊好人,用大爱义举温暖着这座城市,述说着城市的感动,凝筑着城市的道德根基。

强化市民道德教育。坚持党风政风社风家风一体建设,培育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深入开展“好人评选”“亲子共成长”工程,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潍坊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国全省领先位次。

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广泛开展社会风向教育引导行动,加强诚信建设,开展“文明服务、诚信经营”教育实践活动,开通“信用潍坊”官方网站,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定期发布诚信“红黑名单”,被确定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近60万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全市的各项工作基层一线。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被评为“六五”普法先进城市。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潍坊市级主流媒体、公交车体和重点户外部位持续加大公益广告制作刊播刊登力度,注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市、县、镇、村四级评选推荐机制,涌现出了王乐义、王伯祥、崔学选、王钦峰等一批全国重大典型。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在人流密集区建成一批“好人”主题广场,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改善治理,增进人民福祉

走进南伦村,这个164户的村子虽小却十分干净,房屋沿街道整齐排列,每条南北向道路都插有一个写着网格负责人名字的牌子,从第一网格一直排到第五网格。

“2018年7月,我们村被确定为潍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村,按照住房分布,把全村分为5个网格。”南伦村负责人刘新峰介绍,他担任网格长,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内的党员、村民代表担任实践员,每个实践员包两到三户,不定期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村民的困难需求,并协助网格员帮助村民解决各类问题。

南伦村是潍坊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化”服务的一个缩影。潍坊市始终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司法、教育、科技、现代农业、民生领域等各个领域改革创新,激发城市活力,提升服务质量。

7月29日上午,奎文区潍州路街道星河社区服务大厅内,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与2名社区居民围坐长条桌边,细细讲解有关申领80岁以上高龄补贴业务内容,并认真填写相关资料表格。“有了这个新政策,不用自己跑好几次腿就能办好事情,办事环境还这么温馨,真是太好了。”社区居民王女士笑着说。

潍坊市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服务标准,为推进“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的再加速、再提升,努力让“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在社区产生“化学反应”,真正实现让居民群众少跑路,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

潍坊市坚持制度化安排、项目化落实、系统化解决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年办好一批惠民实事。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推进精准识贫、精准脱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不断提高低保水平。

丰富文化供给。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加大文化供给,各类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城市和农村社区分别建成10分钟、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持续打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开展群众文艺演出上万场次,每年举办风筝会、鲁台会、中国画节等重要节会,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的城市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完善机制,确保常态长效

不能让文明实践“空对空”,更不能让文明实践成为“一阵风”。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后,潍坊市坚持创建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着力健全完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把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引向深入。

强化组织推动机制。继续保留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坚持领导包靠制度,建立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文明程度指数定期测评制度,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落实经费投入,保障了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落实目标责任机制。实行文明城市创建属地和市直部门双主体责任,每年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有关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制定《文明城市创建责任书》,各级主要责任单位逐一签字背书,同时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跟进追效问责。

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尊重和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在各级主要媒体开设文明城市创建专题专栏,在社区设立“道德点评台”,开展“一台双评”活动,组织市民巡访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评议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程度,使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真正成为群众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觉提高的过程,共建共享创建成果。

理顺文明共建机制。坚持五大创建协调推进,将创建要求作为重点项目,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城乡文明同步建设,实施“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开展企村共建、校村共建,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大文明城市创建格局,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潍坊日报记者 王莹)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