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挑战“不可能”!汉缆如何炼成?两大“法宝”成脱颖而出“秘钥”

青岛日报2021年1月10日6版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成功挑战“不可能”——

汉缆如何炼成

技术上总是勇于自我突破,质量上始终坚守底线是企业近40年来脱颖而出的“秘钥”

2020年12月12日,年终岁末商家冲击销量的又一个重要的购物节,很多企业都在拼命搞直播、搞大促提升流量时,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却用另一种方式让“汉缆”品牌成为焦点。

当天,国产最大单根长度500千伏电缆在国网新源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中正式投用。汉缆作为这个重量级项目的电缆生产制造商和总包承建商,专业实力再次让客户和同行刮目相看。

“电缆单根长度超过1.5公里,电压等级又是500千伏超高压,生产和敷设必须更加精益求精,抽蓄机组在运行时频繁启停对电缆性能也提出更严苛的要求。”汉缆副总工程师张涛介绍,“我们一次性通过竣工验收,超高压电缆系统制造服务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些年来,类似的“急难险重”项目已经成为汉缆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仅用4个月就完成中海油临时要求的海缆订单,产品完美实现进口替代;国内首次采用国产500千伏电缆的北京海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应用的是汉缆的产品;西安“奥凯电缆”事件后,“临危受命”圆满完成地铁后续改造工程;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汉缆产品将为场馆提供电力保障……

汉缆凭什么能?

回答了这个问题,对这家企业就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汉缆厂区。

总敢挑战更高技术

电线电缆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如果不说,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一根根为城市千家万户送电的电缆,也曾像今天的芯片一样,经历过被外国企业“卡脖子”,高端产品和配套附件大量依赖进口,甚至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遭遇国外技术封锁。

过去几十年,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实力越来越成为中国线缆行业竞争的关键。正是因为总是敢于自我突破,向高端技术发起挑战,汉缆才能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1982年,依靠借来的3000元和牛棚改建的车间,青岛汉河铜铝材厂诞生。这家生产裸电线的厂便是汉缆的前身。虽然条件简陋,但企业内部已经埋下了未来能成为行业明星的种子。

“从成立,我们就一直强调两件事,人和技术。”汉缆总经理张林军说。随后十几年里,企业每年都在产品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裸电线到10千伏、35千伏及以下交联电缆,再到船用电缆……1994年,成立了青岛电缆研究所,研发实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也步入快车道。

汉缆生产车间。

技术实力开始成为汉缆的“招牌”。上世纪90年代末,中海油“慕名而来”故事至今仍是一段佳话。渤海海上油田项目的海底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之前合作的国外电缆厂商不能按时交货,中海油找到了汉缆。

“我们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生产任务并交付用户,产品价格也只有原产品价格的1/3,海底电缆安全运行一年多,用户单位发了感谢信又奖励我们30万元。”张林军介绍,这为汉缆后来成为中海油一级核心供应商奠定了基础。

尝到了甜头,汉缆更坚定了在技术上的信念。随着已有技术和产品领先国内同行,汉缆不再满足于中低压电缆领域,开始将目光瞄准技术难度更高、附加值也更高的高压和超高压电缆。

中国线缆行业的进化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电网的发展史。中国城市日益攀升的用电量要求电网不断提升负荷等级,这就必将催生高压和超高压电缆的巨大市场需求。遗憾的是,彼时国内城市电网使用的此类电缆产品都依赖进口。汉缆,成为了“吃螃蟹的人”。1996年前后,着手研发和生产110千伏、220千伏的交联电缆。当118米生产立塔建成时,汉缆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立塔生产线的线缆企业。

正是有了这些积累,500千伏产品技术的攻克才变得水到渠成。500千伏超高压电缆技术水平代表着当今电缆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首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依然是汉缆。2000年前后着手自主研发,历经十余年,在对绝缘材料、生产工艺的反复改良后,终于在2014年的北京海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验证了实力,从此终结了国内电力公司500千伏电缆使用进口产品的历史。

目前,汉缆的高压超高压电缆占国家电网市场份额近40%,国内运行的500千伏城市电网全部都运用了汉缆技术。全国唯一的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设在汉缆。

不仅是电缆、通信线缆、海缆、特种电缆等各种各样的线缆产品,汉缆在电缆配套附件、外皮绝缘材料等领域也在一步步攀登技术更高点,不断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目前,汉缆总计参与4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拥有专利技术140多项。

坚守质量的“定力”

质量,是汉缆的另一块金字招牌。

“工业品要建立品牌,没有太多 ‘玩法’和’道道儿’,就是最简单的,依靠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张林军说,汉缆在市场上获得越来越多认可,离不开自始至终对质量的敬畏、强调以及坚持,“电缆行业尤其特殊,你想想一栋楼、一个城市突然停电是什么概念?”

汉缆崂山工厂的118米立塔塔顶,机器正在以肉眼不易识别的极慢速度旋转着,电缆随着设备的运行慢慢成形,从这里一直输送至一楼。据介绍,线缆行业采用立式生产方式,能降低地球引力对产品偏芯度的影响,确保产品性能更优。

按照国家标准,偏芯度只要不超过5%即可。但汉缆却给自己设了3%这个更加严格的数值。用张涛的话说,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汉缆出品成为行业内质量最优的。

这其实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像技术创新总是能展示耀眼的成果,质量管理是每天生产中最常规的工作之一。张林军说,电线电缆行业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标准都是通用的,包括ISO9001、ISO14001、 OHSAS18001等三大体系以及国家强制性产品3C认证、KEMA认证、UL认证等。

“常识大家都一样,关键看谁能坚持下来。看似普通的事一旦出问题,对企业来说就是致命的。很多企业都是因为一个质量问题倒下的。”张林军说。

创办之初,质量风险就与应收账款风险一起,被汉缆列为企业经营中最需要关注的两大问题。为了确保质量管理思想能在工厂上下贯彻,汉缆设立了制度规范,员工间相互监督,据此实施奖惩激励措施。

面对外界的诱惑,汉缆也始终不动摇。与线缆行业更发达的国外相比,国内线缆市场集中度仍较低,很多中小企业还在依靠低价竞争。偶尔,也有客户上门询问汉缆,是否可以适当降低质量,从而给出价格让利。但都被汉缆断然拒绝。

2017年,西安地铁“奥凯电缆”事件后,整个行业都对质量有了新的认识。汉缆的坚持也显示出了价值,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可靠的信誉保证,汉缆圆满完成了西安地铁后续改造工程。目前汉缆地铁类产品先后服务于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国内重点地铁工程项目。

质量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汉缆将旗下生产核电站电缆的企业总经理调回总部,原因之一便是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核电安全是终身制,以后我们会参照核电领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抓好质量,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张林军介绍。

筹备已久的工业物联网平台也在今年正式投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也成为汉缆质量管理的新帮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最终产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能通过平台实时监测,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潜在问题也更容易被发现。不久前,平台获评山东省第6届管理创新成果奖。(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