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常万军:关注“碳中和”产业机遇,打造“碳中和”技术原创地

市人大代表、青岛万国云商城市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常万军:

关注“碳中和”产业机遇,打造“碳中和”技术原创地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

青岛早在2016年就加入了C40绿色城市建设组织,并且由青岛能源集团与旅游集团合作的“青岛奥帆基地零碳社区建设项目”,已经建成为以智慧能源系统为突破口的中国首个“零碳社区”项目。该项目刚刚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证,目前国内唯一的“低碳技术类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示范”。这标志着青岛本土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在技术储备与应用场景上实现了先行示范,为将来的产业化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青岛通过创投风投大会的成功举办和日益增强的区域影响力,已落地“三峡绿色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青岛绿色发展基金”等多支基金,同时市财政局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的“绿色创新投资业务合作”也已达成,绿色产业资本在青岛已初具规模。

常万军认为,应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机遇,发挥青岛在非化石能源领域的区位禀赋,提升青岛在“碳中和”技术方面的原创能力。

常万军建议:

积极鼓励能源基金落地青岛,特别是寻求与在“碳中和”领域已作出积极尝试和先行案例的投资基金和能源企业的合作,借助“创投风投大会”的东风,打造“碳中和”领域基金生态圈,形成涵盖非化石能源开发、涉能工艺流程改造、绿色建筑、储能技术等领域的多元化基金体系。

在技术原创方面,积极接触北美、欧洲和日本等新能源技术领先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和创新平台,导入新能源创新技术,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青岛完善的基金体系的双轮驱动下,建立“碳中和”技术原创高地,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事业提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储备。

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制定并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应用政策,遴选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通过产业补贴、项目奖励、资金扶持等手段积极鼓励需求端的技术应用和产品采购,推进原创技术在青岛的研发、应用和迭代;并最终形成从技术原创、市场推广、场景应用、政策扶持到产业投资的可持续迭代生态体系。

在市区两级的人才招引工作中,重点招引非化石能源领域的海外专才和国内精英,在青岛目前人才紧缺的细分技术领域,可适当放宽条件。

“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将积极兑现2030年‘碳达峰’承诺,而青岛亦应该利用好这十年时间,通过投资基金与原创技术的高度融合,打通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各个环节,形成属于青岛的‘碳中和’新兴产业集群。”常万军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图/文)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