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于少华:培养住青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一带一路”人才

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于少华:

培养住青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一带一路”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需要加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我们在注重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制度的化的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极为必要。  

建议:

 一,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讲座,加强学术研讨。在后疫情时代可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学生间的线上线下交流,通过面对面研讨与网络会议的方式开展两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讲座论坛,让外国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让中国学生对异国文化、政治与经济有充分了解,从而使两国学生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加深友谊。

二,根据各种不同类型情况,开展国际化教育项目。借鉴相应实践经验,发挥优势教育能力,鼓励国内有资质、有条件的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分支机构,不断探索新的办学、合作、培养模式,开展国际化教育项目,培养出一批既懂得双边国情,又掌握技术技能的领军人才。

三,融合国际资源,加强校企等多方合作。国际化人才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人文社科领域人才实践能力的培育尤为重要。院校和企业应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路径,融合优势资源,加深合作。除高校、企业外,政府、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多方联合培养方面,即汇聚丰富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

四,设立“一带一路”青年交流发展基金,加强中国与丝路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青年交流发展基金由沿线国家共同承担,各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可申请,并设立专家组评审,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短期青年交流项目以及相关学术研究项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文/图)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