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4名学生成为身边的榜样!山东省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公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月20日讯 近日,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山东省委等单位联合授予的山东省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公布。青岛有4名学生榜上有名。他们是青岛启元学校王梓淇 、青岛一中方一凡、崂山区育才学校于歆玥、青岛超银小学闫文馨。山东省共有50名同学光荣入选,成为未成年人身边榜样。

不惧先天缺陷她活出多彩人生

王梓淇是青岛启元学校学生,出生时即被诊断为先天感音神经性双耳极重度耳聋。父亲承受不了打击,抛弃了母女二人,从此杳无音信。母亲为了撑起这个家干起淘宝,并为了省运费当起了同城快递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奔波送货。两岁的王梓淇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功地植入了单侧人工耳蜗,然而电子耳蜗开机时那“滴滴”的啸叫声给她的大脑带去撕心裂肺的痛楚,让她无法适应。康复的过程既痛苦又漫长,王梓淇两岁时跟妈妈到北京,住在一间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地下室里,每天还要接受8小时严格的语言训练,经常在训练中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乘风破浪,生活的磨难化作前进的动力。王梓淇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很小的时候就从妈妈憔悴不堪的眼神中读懂妈妈的辛酸。四岁时她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证书——《新丝路少儿模特封面冠军》。当别的孩子尽情玩耍时,她还在楼下练习跳舞、走秀,反复纠正自己的动作;夜深了,却还在一遍遍地背诵着课文……王梓淇的耳蜗对录音机的声音几乎无法分辨,孩子却拒绝老师的特别照顾,宁愿多背20遍课文,也不想搞特殊。有时甚至为了反复纠正一个字的发音,不停地抽打自己的嘴巴。妈妈心疼地抱着孩子,帮她一起纠正读音、一起背诵课文。三年级的时候,她主动要求再做一次开颅手术植入对侧人工耳蜗,忍受着对手术的恐惧、刀口的疼痛、术后的剧烈反应,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还安慰妈妈。她咬牙适应新的小耳蜗和周围的环境,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康复之路必须承受的东西,不需要特殊关照,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王梓淇并不怨天尤人,反而用自己的努力见证了一次次的奇迹,在学校里尊敬老师,与同学团结友爱,喜欢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运动会上、艺术节英语中,也总能看到她快乐的身影,她帮同学们排练舞蹈和队形为班级争夺了很多荣誉。她还多次跟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一起登台参加公益朗诵会,帮助贫困聋儿早日回到有声世界。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妈妈作为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到很晚,王梓淇非常认真地上网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在网上跟听障宝宝们沟通,将防护常识编成儿歌教他们牢记,一首《孩子别哭》安抚了很多小朋友,用一首手语《我和我的祖国》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每个周,王梓淇还会来到联创养老院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到小百灵聋儿语训学校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传授发音的技巧,自愿加入了小海豚公益组织,定时参加组织里的一些慰问活动及保护环境等活动。 

他带头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

方一凡是青岛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他自2012年开始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在小学阶段他就建立起了自己的义工团队——天使之翼义工团,九年间先后发起了多项公益活动:为贵州山区小伙伴募集图书、建立图书室;在街道商圈进行环境保护宣讲;利用自己的特长送艺下乡;敬老慰问;关爱特殊儿童。2015年暑假,在为同行之家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筹集善款过程中,他组织带领同学们进行爱心义卖,在团队中设置采购部、人事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从进货、商谈、定价、管理到销售全部独立完成,在公益义卖活动中创新设计了模拟公司经营的方式,在夜市摆摊义卖的34天里,方一凡带头坚持每天去值班,累积服务工时达170小时。在为贫困山区捐建图书室的过程中,他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动员家长们一起,分类整理、打包装箱图书两万余册。面对远途运输难、运费高的问题,多次配合老师联络沟通物流公司,用诚心打动了物流公司老板,免费将3000册图书运往贵州,为贵州贫困山区的同学们建立起爱心图书室。在敬老活动中他持续8年组织同学们开展“陪爷爷奶奶过小年”活动,每年小年都会和同学们一起与联创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过年、联欢。他根据自己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的感悟,发起了“公益48小时”项目,首次提出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的理念,让受助者与施助者在公益活动中最终都成为受益者。2016年,以自身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并由其担任主演的公益微电影《公益48小时》成功拍摄,并在首届青岛市新媒体大赛“光影青春”青年微视频创作季中荣获优秀奖。步入高中之后,他又发起建立了青岛一中“赤蜂”公益社团,将公益进行到底。

2020年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方一凡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创作了抗疫原创歌曲《大山里的日记》,在腾讯网传播后,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和转发。后又接到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的邀约,为该院7位支援武汉的一线医务人员,创作原创歌曲《勇士出征》,充满正能量,广受好评。

她让班上学困生融入班级生活

于歆玥是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学生。 她勤学上进,积极发展多方面兴趣爱好。她是“育才文化”的“小宣讲家”,长期担任校园文化小解说员,为教育部副部长等各方访客讲解过100多次育才校园文化。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长的她,总觉得身上有种责任感,不光自己全面发展,还要带动身边的同学行动起来,于歆玥带头组建了传统文化学习小组,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开展了辩论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英语话剧等活动,带动形成了团结文明、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小学六年级时,班上来了一位智力特殊的小女生,她沉默、寡言、孤僻,有时情绪不稳定,在学习上也很吃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样几乎人皆能背的古诗,这女生也很难背下来,而且易忘。于歆玥作为班长,不断与她交流、谈心,安抚她的不适,帮她背诵古诗,反复讲解英语和数学试题。在于歆玥的不懈努力下,这名女生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性格开朗了许多,教室里也越来越多地听到她的笑声。

在一次和爸爸妈妈聊天的过程中,于歆玥偶然得知有个困难青少年助学公益项目,而妈妈告诉她有些孩子因为拿不出每年5000元的学费而不能圆大学梦时,一向勤俭节约她坚定地拿出1万元压岁钱捐助甘肃、贵州的2名困难大学生,她还为西部贫困儿童捐助书包、学习用品和过冬棉衣,为疫情严峻的武汉捐献压岁钱,以力所能及之事奉献爱心、点亮微光。

她是小发明家“金点子”频获奖

闫文馨是青岛超银小学六年级学生。她从小就喜欢钻研科技、动手实践,迷上了科技发明。她总想把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变成现实。闫文馨先后发明了“炫彩三维Logo”和“创意笔筒”,这两个“金点子”获得了青岛市首届中小学创客大赛一等奖。她在出色完成自己学业的基础上,凭着自己超强的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各学科竞赛,获得多项荣誉。

闫文馨是大家眼中活泼健康的“才艺健将”,拉丁舞、朗诵样样在行。她带领队员们获得青岛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二等奖,还一直担任学校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的主持人,并且年年被评为学校素质优秀生和优秀队干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