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意思、没意义、没乐趣、没动力……” | 这种生无可恋是病态吗?该怎么办?

最近,总有人私信我一类问题: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天都觉得特别没有意义,该怎么办?”

“衣食无忧,吃穿不愁,却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我是病了吗?”

没有意思、没有意义、没有乐趣、没有动力……这种生无可恋,几乎成了一种现代病。

究竟该怎么办呢?

01.

好好一个人呐

怎么就生活没意思了呢?

因为无聊。

无聊通常被视为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一种觉得生命徒劳的存在状态,无事可做,缺乏兴趣。

专注研究无聊的心理学家约翰·伊斯特伍德认为: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大脑会发生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欲望约束,即非常想要做某件事,但又不想做任何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从而陷入困境。

第二,无聊时思维能力会休息,然而我们又渴望参与思想。

因此无聊的特征是:不满意、不安和精神疲劳。

尽管无聊如此糟糕,但也得承认:

无聊,是一种普遍体验,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受到无聊的折磨。

因为导致无聊的原因太多太多了(看看你是哪一种):

a. 被重复单调控制

生活原本就是日复一日,如果不刻意寻找新意,很容易陷入每一天都差不多的循环,一眼到头,毫无波澜。

明天还没来,就知道会生什么。

还不是和昨天一样9点挤地铁上班,6点回家吃饭睡觉。

这种重复性和可预测性会导致巨大的无聊,让人觉得生活纹丝不动,受困其中。

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摄于东京地铁

b. 缺少心流

心流,是一种完全沉浸在一项具有挑战性任务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中,会感受到深刻的幸福感。

心流的发生必须是:高度专注;个人能力与挑战难度相匹配;挑战中包含明确的目标和及时的反馈。

挑战太简单会让人无聊,太难又会让人焦虑。

c. 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人,或者患有慢性注意力问题的人,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更容易感到无聊。

因为不能集中精力在某件事情上时,就很难对它产生兴趣。

d. 不会自娱自乐

缺乏内部娱乐功能的人,只能依赖外部刺激。

但是外部刺激并不稳定,无法时时刻刻提供足够的刺激和新鲜感。

所以不会自娱自乐,很轻易沦为无聊大军。

e. 缺乏自主能动性

感到被困或者受到约束时,更容易感到无聊。

因为不能完整发挥自主能动性,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控制权。

比如一个自由画家和一个按规办事的公务员,谁的工作更容易感到无聊呢?

02.

无聊虽然糟糕,但也没有那么可怕!

心理学家们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讨人厌的无聊,也有可取之处!

a. 无聊可以增加创造力

无聊可以提供一个机会,让我们转向内心思考,让大脑走走神和做做白日梦,由此激发创造力。

在一项研究中,人们被要求做无聊的任务,如不停地开会开会。结果枯燥的工作让他们走神,从而灵感迸发。

JK·罗琳正是在晚点的火车上,无所事事,构思出了哈利·波特的形象。

b. 无聊能激发对新奇的追求

无聊是一种情绪信号,表明我们处于一个无趣、毫无挑战性的环境中,没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没有厌倦,人们就不会寻求新奇,而无聊鼓励我们去追求更有趣、更有成就感、更有价值的目标。

以上好处发生的前提,是接纳无聊,而不是反感和抗拒。

因此我们更应该拥抱无聊,允许思想短暂的游荡,允许它告诉我们如何前行。

日本设计师高岡秀策无聊时就喜欢恶搞名画

03.

如何利用无聊,给生活来点意思?

为了尽快摆脱无聊,很多人会选择快速转移注意力,比如刷抖音打游戏煲剧等。

这些看似有用,实则会导致更多无聊。因为它们并非是在解决无聊,而是在逃避。

要想真正发现生活的乐趣,需要耐心,更需要努力。

a. 培养多元的生活兴趣

接受无聊是普遍存在的体验,再抱着开放的态度,去培养对生活的兴趣。

哪怕每一天都是可以预测的形式,也能创造诸多不同的细节。

一个生活兴趣宽泛的人,会更多的发现世界之神奇。

不给自己设限,想到就去尝试,这就是活着的意思。

b. 探索自我

缺乏自我意识的人,更容易感到深层的存在性无聊。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所以要把探索自我当成一生的使命。

探索自我本身这就是一个充满意思的过程,因为它意味着打开心,走出去,与别人建立联结。

c. 专注当下,身心合一

这是最关键的。

不管你是在上班还是冒险,专注当下,身心合一,都能较为快速的发现生活的趣味。

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全部的感官,全然地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哪怕是你闭着眼睛都一清二楚的生活内容,只要能够全心投入,定会有新的发现。

其实偶尔觉得生活没意思,很正常。

但困于生活没意思,就说明生活方式出了问题,需要改变。

生活的意思,不是躺着、等着就有的,需要去创造与发现。(秋里儿/文)

你现在还会为无聊而烦恼吗?无聊的时候,你都会做些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