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影响有多大?听听专家怎么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日讯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全国多地均发布了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从2020年1月1日起,青岛市区的烟花爆竹由限放改为禁放,还有一些区域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影响到底有多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分析往年春节期间的污染过程,解读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倡导大家移风易俗、绿色过节。

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在全国范围内能造成多重的污染?

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每年正月初一,全国往往出现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尤其是2017年全国66个城市PM 2.5达重度污染,26个城市达严重污染,范围覆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汾渭平原、四川盆地、内蒙古中部等区域。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正月初一重污染范围已经明显缩小,特别是长三角和华南地区在2020年正月初一时空气质量总体为优良水平。不过,2020年正月初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中部仍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较大,一共30个城市PM 2.5浓度达重度污染,19个城市达严重污染。

对于城市而言,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贡献程度多大?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通过分析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发现PM2.5、PM10及SO2浓度在烟花爆竹燃放时段(除夕夜间至初一上午)会快速增长且趋势基本一致;而NO2、CO、O3浓度变化不明显。为降低PM2.5浓度受夜间气象因素的影响,选取PM2.5与CO比值作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的特征性指标(因为CO更稳定,NO2和O3易发生化学反应),评估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2.5的贡献。结果显示,对于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在除夕夜间至初一上午,烟花爆竹对PM2.5污染的贡献总体在50%~70%左右,最高可达80%。

从PM2.5组分上也能反映出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烟花爆竹燃放会产生大量的氯离子、钾离子、镁离子等,这些物质可以作为烟花爆竹的示踪组分。PM2.5组分实时监测结果显示,在除夕夜间至初一凌晨,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北京、石家庄和保定)PM2.5中氯离子、钾离子、镁离子浓度和占比均明显上升,这进一步说明了由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导致PM2.5浓度迅速升高,空气质量迅速转差。

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空气质量转差影响持续多久?

正常来说,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污染物1-2天就能清除干净;但在风力弱、出现逆温、湿度高等不利气象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持续在近地面积累并发生化学反应,甚至可以形成持续多日的重污染。例如2018年正月初一至初四,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和持续不利气象条件影响,“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出现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有5个城市重污染天气持续4天,8个城市持续3天,7个城市持续2天;直到正月初五出现冷空气,污染物才被彻底清除。

烟花爆竹燃放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第一,燃放烟花爆竹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为直接的就是会炸伤人的手、眼等暴露部位,引起急性外伤,并导致终身残疾;

第二,燃放烟花爆竹时会产生大量的SO2等有害气体以及金属氧化物、碳粒等有害颗粒烟尘,会对人的呼吸道产生严重的损害,诱发或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第三,燃放烟花爆竹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是一种严重的噪声污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造成听力下降。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建议,噪声应控制在相当于85分贝以下,以尽量减少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有关资料显示:单个鞭炮的爆炸声响超过了120分贝,远远超出人体健康建议控制值,对听力危害不言而喻。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而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大量的污染物排放,是除夕至正月初一空气质量转差的主要原因。此外,燃放烟花爆竹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火灾。烟花爆竹产生的污染物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近年来,禁限放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著,不仅除夕夜间和初一全国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由于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也明显减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