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送福十二时辰:致敬留青过年的你

一天十二个时辰,我们能看见什么?是井然有序的生活,是车水马龙的街景。可我们却不一定能看见,在这座城市中,有许许多多人在黑暗中温暖守候、在风雨中默默坚持。“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眼看牛年春节就要到了,在疫情防控的当下,“就地过年”将成为这个牛年春节的独特记忆,每一名在青拼搏的游子,积攒在心底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此刻有了真实而自然的细微流露。今天,故事的主角便是这群不平凡的“春节不归人”。连日来,由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联合青岛市总工会发起的 “一座城·一个家”新春福袋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早报记者和志愿者们也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行动,从凌晨到子夜,走进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致敬每一名留青过年的你,感恩每一名坚守岗位的你。

留在青岛过年 得到家人支持

地点:西海岸新区长白山路

人物:垃圾清运工 王瑞周、朱宝晨

每天,他们最晚与城市说再见。当喧嚣繁华的城市交响曲结束,垃圾清运工便会出现,他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橙色”音符,抚平城市一天的疲惫。

2月1日深夜11点,在西海岸新区长白山路与沅江路路口,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固废直运公司的几名垃圾清运工正在清运垃圾。王瑞周将车停稳,打开车后的装填口,戴上橡胶手套,和同事朱宝晨一起将一桶桶垃圾倾倒装车,再把垃圾桶整理好放在路边,这样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56岁的王瑞周和55岁的朱宝晨是一对“老搭档”,他们从事垃圾清运工作均已超过8年。每天晚上,他们会来到武夷山路一带,与七八公里范围内50多个垃圾回收点的垃圾桶“打交道”。“今天-3℃,风大,也闻不到什么酸臭味了。”王瑞周笑道。

王瑞周的老家是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来到青岛工作已经13个年头了。“春节期间,对于我们垃圾清运工来说,算是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所以今年我也不回老家了,继续在岗位上过年。”王瑞周告诉记者,他已经四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本想今年春节回家的他,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又打消了回老家的念头。起初,王瑞周本想试探性地向老家亲戚“摊牌”,可没想到他“不回家”的决定得到了家中老人们的支持。“以前过年不回家,老人对我多少会有点埋怨,我也觉得对他们很亏欠。今年‘就地过年’的号召一出,家中老人都鼓励我留在青岛过年,春节期间坚守在一线。”王瑞周说道。

“青岛是我们的家,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当王瑞周、朱宝晨收到志愿者们送来的热饮和新春福袋时,顿时眼眶湿润了。“感谢早报和爱心企业们,还记得深夜工作的我们,这是寒冬里我们收到最温暖、最好的春节礼物。”王瑞周说。

待到春暖花开 再回家看爸妈

地点:市立医院西部院区

人物:急诊科护士 吴君、方政

2月2日凌晨1时许,市立医院西部院区急诊科仍是一片忙碌,医生、护士穿梭在其中,为病人忙前忙后。正在工作的急诊科护士吴君和方政一起收到了早报送来的新春福袋。“护佑生命是我们的天职,今年,我们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当天晚上,急诊科护士吴君和方政上“小夜班”,要到凌晨才能下班,吴君在留观室的岗位,方政在抢救室的岗位上。

“说不想家是假的,小时候体会不到除夕年夜饭的味道,现在离家在外却是格外想念。为防疫‘牺牲’团圆,每个人都了不起。”吴君说,她老家在淄博,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看望父母了,希望借《青岛早报》的平台向父母说一声,“待到春暖花开‘疫霾’尽之时,女儿回家看你们。”

“现在国家提倡就地过年,青岛作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相信今年有更多的人留在青岛过年,相应的疫情防控和就诊压力也会比往年更大一些。”方政告诉记者,急诊科的工作忙且繁琐,急诊护士要兼顾抢救室、注射室、120急救等不同单元的工作,是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每天的工作节奏就像两脚踩着风火轮在干活,特别是120指令一到,出车护士需要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准备就绪立即出发。

方政说,同事们今年春节都不回家了,大家都做好了准备,不论从疫情防控、常见病、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和护理规范,到抢救技能操作,再到情绪管理等方面,主任、护士长都给了全方位的培训,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和正常诊疗工作。

当收到带有防疫物资的福袋以及老尹家海参亲情奉献的海参礼包时,吴君和方政表示:“感谢《青岛早报》、老尹家海参及爱心企业们,护佑生命是我们的天职。今年,我们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

不怕苦点累点 让大家吃好喝好

地点:抚顺路批发市场

人物:蔬菜商户 李忠飞

2日凌晨3点,当绝大多数市民还在熟睡之时,抚顺路批发市场里的商户们已经开始为“菜篮子”忙碌了。这时,蔬菜商户李忠飞的第三辆蔬菜运送车也已到达,排队驶入市场。

“临近春节,我们的蔬菜运送量增大了,比平常高了两至三成,由原来的两辆运菜车变成了现今的三辆,每天运送各类蔬菜共5万斤。”李忠飞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每天的蔬菜供应约有30种。冬季,这些菜品主要来自上海、常州等地,运送到抚顺路批发市场交易,然后再为岛城的各大酒店进行供货配送。

“市场内的业户基本在前一天晚上11点多就开始备货,凌晨1点钟左右摊贩就来上货,经过短暂的讲价谈妥之后,再找来搬运工称菜、打包。到了凌晨3点,是供货商、批发商、商贩、搬运工最忙碌的时候,整个市场也已经灯火通明。”李忠飞一边和搬运工卸菜,一边向记者说道,他们晚上10点便进入市场卸货,一直要忙到早上8点。纵使批发市场内气温已低于零下,但记者仍能看到李忠飞额头上的汗水。

今年32岁的李忠飞老家是临沂市,从事蔬菜销售工作已经18年了。“14岁时就跟着家里人出来送菜了,不知不觉已经干了18年。”李忠飞说,他平日都居住在青岛,本想在抚顺路批发市场休市的几天里,回老家过年,但当“就地过年”的号召一出,他便决定今年过年不回家。

早报新春福袋团队的工作人员向抚顺路批发市场的商贩、搬运工等发放了30多份带有垦荒人豆浆的暖心福袋。凌晨3点半,收下福袋,喝完热豆浆,他们又继续投身到忙碌的蔬菜批发工作当中。“苦点累点不要紧,只要大家能吃好喝好。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对李忠飞而言,春节的思乡之情固然浓重,但春节期间,能为岛城市民的“菜篮子”出一份力,则更是他心中的重中之重。

跑遍大街小巷 更爱这座城市

地点:顺丰速运徐州路营业点

人物:快递员 董强

卯时,太阳刚刚升起,快递小哥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刘哥,来了一车快递,我先开始卸货了。”“李哥,这堆快递我按路段分好了,这就去送。”2日早上6点,在顺丰速运徐州路营业点,23岁的快递员董强已然进入了工作状态。

“临近春节,快递收发量明显增多,工作量比平常多了一倍有余。”董强一边说着,一边“风风火火”的为快递打包。早上6点到岗,分拣、打包、装卸快递,骑车穿越大街小巷,跑步上下楼,将快递顺利送到客户手中,直至晚上9点以后才收工回家,董强近期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

董强的工作区域主要在徐州路周边5公里的范围内,虽然距离不远,但基本全凭“腿力”。“闽江路、徐州路、南通路,我所负责的小区都没有电梯,全靠跑腿上下楼。区域内还有医院,疫情期间无法骑车自由进入,只能徒步走进院区派送。”董强告诉记者,他每天的送件量不算太多,只有200件左右,但是每天的行走步数都要超过3万步。

1998年出生的董强加入顺丰团队只有一年,在快递员队伍中算得上“新丁”。“新人就要有新人的精气神,今年过年我们公司不打烊,我也不回老家了,坚守岗位过年。虽然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但和同事们一起团年也不错。”董强告诉记者,他的老家是潍坊,这是他第一次春节没有回家过年。“跟父母沟通之后,他们也很理解,对我留在岗位过年表示支持。我已经购买了海鲜和干货等礼物,早早寄回了家,也让他们安心。”董强说道。

“跑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我更爱这座城市了。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董强觉得,牺牲自己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可以保障更多家庭的邮路畅通,今年的春节相信会令他终生难忘。

工作放到首位 守护市民出行

地点:海尔路同安路交叉口

人物:交警 赵鹏

2日早晨8点半,记者来到海尔路与同安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时,看到一名交警正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有一辆红色轿车突然停下了,此时前轮胎已经压在了斑马线上,交警走上前去摆手,示意司机逾线了让他后退,司机不好意地冲交警摆了摆手。他就是37岁的赵鹏,老家烟台,2006年来到青岛。记者特意为他送上新春福袋。

2020年之前,赵鹏一直是一名海军战士,在部队工作,今年是他转业回到地方工作的第一年。他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并不是每年都能够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去年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回烟台过年了,但是因为疫情,也提早回单位了。”今年疫情还没有结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赵鹏决定和妻子、两个女儿留在青岛过年。“父母平日在青岛帮忙看孩子,大家团聚的时间比较多,这次不回老家过年,父母也很理解和支持。”赵警官和记者解释道。

今年是赵鹏回到地方工作后第一个在单位过春节,他还有一些期待:“听单位同事说,以前大年三十晚上单位会给大家准备年夜饭,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起包饺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也是满满的仪式感。”饭后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大家一起看新闻联播、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讨论着自己的新年愿望,其乐融融。

突发状况是无法预料到的,总得有人冲到一线,当记者提及春节计划时,赵警官还是把工作放到了第一位,“如果工作需要,随时回单位。”轮休时可能会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去赶海,或者参加一些有趣的年会,体验一下青岛过年的风俗。

“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人无法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我还是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结束,大家早日回家与父母团聚,也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业有成。”赵警官坚定的眼神中满是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平安出行,风雨无阻。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

主动要求加班 贴心服务旅客

地点:青岛城运控股交运汽车总站

人物:车站服务人员 张林

2日上午10点,在青岛城运控股交运汽车总站,一名满面笑容、动作优雅的车站服务人员正在给候车大厅里的旅客们送上准备好的热饮。她叫张林,来自黑龙江鹤岗,“我今年30岁,从十几岁上学时就来到青岛了,我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来到汽车站也有7年多的时间了,同样,我也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温柔和善,亲近感十足,是张林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在工作方面她亦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春节坚守岗位是她毫不犹豫做出的选择。“今年过年我选择留在青岛,不回家过年了。”张林说,“按规定春节期间我们会轮休,但是为了服务一线,服务旅客,我主动要求加班,给每一名即将踏上回家旅途的旅客带去贴心服务。”据张林介绍,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车站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做好车辆分流工作,防止人员大规模聚集,让旅客们安全出行安全回家。

“决定留在青岛过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和家里人说好了,请他们放心,单位领导同事也对我们关爱有加,希望父母和亲人们保重身体,做好防护,疫情散去时我们一定回家。”今年是张林在青岛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对此,她也有自己的打算。“年前这段时间肯定是要把精力和重心全部放在工作上,春节期间抽空准备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大自然,去海边看看呀,爬爬山呀,也挺不错的。”

当拆开早报送来的福袋,张林首先看到了一袋玉米糊,她很高兴地告诉记者,有时候轮到上早班得凌晨4点多钟起床,根本顾不上吃早饭,如果上班前泡上一杯热乎乎的玉米糊带着,既能填饱肚子又可以温暖身体。“春运路上,不忘防疫。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张林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杨博文 实习生 贾晓妮 视频剪辑 肖梦婕)

相关新闻:福袋很沉 里面装着满满的关爱

从正午到午夜 早报记者将福袋送到坚守岗位的医生、公交司机、社区网格员手中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旭日当空时,他们与城市同绽放;日落黄昏时,他们却不曾停下脚步;待到月上柳梢,他们一直在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或许我们曾与他们有过匆匆一瞥;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或许我们与他们素未谋面。但是在这个新春佳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记得他们的坚持与选择。“今年过年,我要继续工作在一线!”正是有了主动站出来的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能平稳如昔。

让城市多一份安心

地点:城阳区人民医院

人物:发热门诊医生 王霄

2日中午,记者来到城阳区人民医院,为正在值班的王霄送上福袋。王霄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来青岛工作已经12个年头。之前在内分泌科做主治医生,自去年疫情暴发后,他进入发热门诊,主要负责接诊境外输入人员。“我是第二批加入抗疫队伍的,去年过年的时候提交的申请。等第一批人员的工作结束之后,我们第二批就开始值班,一直到现在。”王霄告诉记者,一开始着手抗击疫情工作时很乱也很累,毕竟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在一起一点点地摸索,加班、熬夜成为很平常不过的事情。现在的诊疗和检查等流程,都是通过努力不断完善出来的。后来抗疫工作步入了正轨后,压力才稍微减轻一些。

谈起过去的一年,王霄百感交集:“我和妻子都是干这一行的,去年一直奔赴在抗疫前线,作为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生,接诊时内心都很害怕,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有时候接诊到一位确诊患者,都会心有余悸。而且因为疫情不断反复,一整年我们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对父母和孩子都疏于关心和照顾,对此很内疚。”去年春节假期,王霄和妻子原本买好票准备回家过年的,因为疫情,果断退票奔赴抗疫前线,今年夫妻俩因为疫情的反复再次选择留青过年。两年不能回老家过年,王霄心里充满了遗憾。“作为医生深知抗疫工作的危险和不容易,最近老家的疫情情况也不太好,所以我们一家选择留青过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家人们也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对我们就地过年的决定表示理解和支持。”

今年春节,王霄依旧和平常一样在医院里接诊病患,“除夕夜会回家吃年夜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医院,毕竟病房里的患者需要我们,面对疫情,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谈到今年的新年愿望,王霄表示,首先最希望的就是疫情快点过去,不要再有反复;其次希望自己今年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好好陪伴父母和孩子,“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让这座城市多一份安心。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

拜年的习俗不能丢

地点:日照银行

人物:工作人员 闫文波

每逢过年,心中最柔软的一处总会被牵动,想和妈妈一起准备年夜饭,想和爸爸一起喝酒聊天,想和好久不见的老同学见面。延续了一年多的疫情阻挡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回家的脚步。

老家在甘肃兰州的闫文波是一名银行理财经理,来青岛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对青岛有着浓厚的感情。2日下午1时,记者来到日照银行大厅,厅内挂满了红灯笼,烘托出浓浓的年味。一位身穿红色唐装的服务人员正在为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办理财,他扶着老人,把她带到设备前,一项一项地讲解,全程带着微笑。这位服务人员就是闫文波。闫文波贴心的服务深得老人的欢心,老人告诉记者:“小闫人很好,我每次来办理业务都找他。我年纪大了对于很多理财业务不懂,他都会耐心地给我讲解,还会帮我选择最优项目。”

“响应国家号召,不给国家添麻烦,就地过年。”这是身在异乡的闫文波和妻子商量过后的决定。他的妻子是一名医务工作人员,老家是诸城的。过年期间单位需要有人值班,闫文波的妻子冲在了最前面,主动提出留下来值班。当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时,双方父母都很理解,他们表示,只要你们好好的,在哪过年都一样。

这已经不是闫文波第一次在青岛过年了,他向记者讲起了两年前的故事,还有两年就要过除夕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窗花,那个时候自己的女儿还小,对于各种事物比较好奇,看到窗台上铺满了红色的窗花,在一旁高兴地跳着,回忆着往事,闫文波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当记者问起他打算怎样过年时,他说道:“大年三十晚上和妻子一起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给孩子讲述春节的习俗,我们一家四口围在一起边吃零食边看春晚,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虽然不能回老家陪父母,但拜年的习俗不能丢。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用微信拜年也是一样的。”说起和亲朋好友拜年,闫文波向记者表露了自己的新年愿望,“父母身体健健康康,孩子学业有成是我最大的心愿。新的一年,祝福大家新年财运亨通。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

期盼不再接紧急电话

地点:崂山区温哥华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物:社区网格员 刘静

2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崂山区中韩街道温哥华社区居民委员会时,刘静正和同事们热热闹闹地给单元门贴对联,还一起录了一个拜年视频。今年30岁的刘静结婚后随丈夫来到温哥华社区,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一开始做社区幼儿教师工作,去年春节疫情暴发后,她果断放弃假期从老家回到社区加入防疫队伍,之后一直在做疫情防控相关的工作。

回顾2020年,刘静表示最难忘的就是岛城10月全民核酸检测的时候,“一开始核酸检测采样点设在室外,10月已经开始降温了,我们工作人员从早晨待到晚上,又冷又累。采样过程中社区一些大爷大妈体贴我们,会带一些巧克力之类的小零食还有热水,让我们补充能量,他们的举动让我对抗疫工作充满动力。”刘静认为,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是双箭头,社区工作人员守护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居民给予工作人员爱心和温暖。

从去年年初疫情暴发到年底第七次人口普查,刘静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她告诉记者,即使是在家里调休,也经常因为一些突发事情回到工作岗位,像今天中午,她在家做饭做到一半,突然接到电话通知有国外回来的社区居民需要安排做核酸检测等工作,她连忙关火打电话协调工作。这种类似的事情隔三岔五就会发生,因此除了希望疫情快点好转起来之外,刘静最大的新年愿望就是能放几天没有紧急电话打扰的假期,好好陪伴丈夫和两个孩子。

刘静的老家在平度,尽管离得很近,但她依旧选择和丈夫留在市区过年。“我去年生了二孩,因为疫情一直没回老家,父母还没有见过小宝宝。本来今年过年回家,没想到疫情反复,不能回去了。”对于春节假期,刘静说自己的安排很简单,就是家和单位两点一线,“社区在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也不会松懈,我选择就地过年,在有紧急事情的时候能做到随叫随到,随时加入到抗疫队伍中。”

“每一位社区居民都是我们的家人。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

为青岛迎来更多客人

地点:胶东国际机场

人物:机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 曹伟

新春佳节,当人们忙着阖家团聚、走亲访友,尽情享受春节长假带来的欢乐时,胶东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却与平时一样,忙碌在工作岗位上,来自山东德州的曹伟,就是其中一员。

2004年曹伟来到青岛流亭机场任职,主要负责指挥机场的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包括弱电智能化、指挥系统、离岗系统等核心生产交流系统。从去年起,胶东国际机场建成,为了成功试飞和投入使用做准备,曹伟服从调配,转到了胶东国际机场工作。

新机场很快就要投入使用了,为了能够顺利转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和完善,“以前每年都会回老家过年,今年因为疫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留青过年。”这是曹伟和妻子商量的结果。当告诉父母这个决定时,心中牵挂着孩子的老母亲有些失落,但是疫情当下,父母也很理解和支持他们。“为了让父母放心,隔三岔五就和父母开视频。”在异地过春节会有什么不同呢?第一次留青过年的曹伟对春节充满了期待。

“留青过年也挺好的,政府给了留青人员很多福利,有免费开放的景点,还可以免费乘公交。”2日晚6时,曹伟边吃着热乎乎的饺子,边向记者透露自己的假期计划,他称工作不忙的时候,会带着家人去公园和海边等地方转一转,亲近一下大自然。“平日里工作很忙,陪家人的机会很少,正好可以趁这个时间弥补一下。”曹伟有些愧疚地说。

为了向留守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早报记者送来了福袋和涵岛饺子,必胜客的工作人员和日照银行胶州支行的有关负责人也来到了现场,对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曹伟拿着沉甸甸的福袋激动地说:“我很感动,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留青人员的关怀和关爱,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美丽青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心重的曹伟,在新年愿望中也不忘将提一句自己的工作:“新的一年希望新机场能够顺利转场,青岛各项事业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再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更美好。最后也希望家人身体健健康康。”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流露出曹伟对于祖国的爱,对于事业的敬,对于父母的孝。“为青岛迎来更多的客人。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

每夜巡查管线30公里

地点:香港中路

人物:巡线员 杜庆华

戌时,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慢慢趋于平静,有一群人却开始迎着月光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忙碌。自来水管网巡线员便是这样一个群体,为了避开白天的嘈杂,他们昼伏夜出,利用夜晚为城市地下水网“巡诊”。

2日晚上9点,在香港中路与江西路路口,青岛水务海润自来水集团辛家庄管线管理所的杜庆华正在进行巡线工作。“晚上车辆较少,便于开展巡线工作。今晚的主要工作是检测地铁专用水管的运行状况。”杜庆华的工作区域在山东路以东、青大三路以西,南起海边、北至延吉路,关乎着13万户人家的水表与供水保障。每天,杜庆华的检测距离约达30公里,巡检自来水井300余个。“按照线路挨个巡查,没有问题就去下一个,有问题的话就得开盖下井。每天下井20多次是家常便饭。”杜庆华说道,巡线人员需要对片区的每一个自来水井的位置了如指掌,他每天最少走2万步,区域内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走遍了。

“虽然很想念家乡的年味与年夜饭,但今年过年还是不回老家了。我已经把海鲜提前寄给了父母,过年的时候通过视频拜年就行了。”杜庆华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菏泽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了,都是在岗位上坚守。“我们这个工作关乎着岛城市民的用水,所以都是24小时值班,春节期间更不能松懈。”今年当“就地过年”的号召一出,杜庆华主动向公司提出在春节期间值守一线,“与同事们一起吃饺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杜庆华笑道。

“保障春节供水安全,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为了岛城市民的用水安全,杜庆华再一次选择在岗位上过春节。

抢开除夕夜里末班车

地点:325路四川路停车场

人物:公交驾驶员 刘振广

亥时,在万家灯火、星光灿烂的夜晚,许多公交车驾驶员仍穿行在道路上,坚守着最后一趟末班车。

2日晚上10点40分,在325路终点站四川路停车场,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第八分公司驾驶员刘振广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停车后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工作,才算真正地下班。”刘振广说道。

今年43岁的刘振广老家在聊城市东阿县,从军队退役后留在青岛工作。“我家在外地,以往过年,大家都把团聚的机会让给我,让我回家陪老人过年。今年过年既然响应号召不回家过年,我就申请了跑末班车,让同事们能在除夕夜和家人团聚。”刘振广说道。刘振广父亲去世后,83岁的老母亲更为殷切地期盼着他回家过年。线路上的同事们得知情况后,每到年三十,争相把回家团圆的机会让给刘振广,连续3年的除夕夜,刘振广都携同妻子、孩子回家和老人团聚,不善言语的他也将这份感恩之心埋藏心底。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家号召减少人员流动,留在当地过年,刘振广年迈的老母亲得知后,主动提出让他响应国家号召,留在青岛过年。“母亲深明大义,一直叮嘱我春节期间好好工作,不要牵挂她。既然不能回老家过年,我就要坚守岗位,跑末班车。”刘振广告诉记者,这是他决定不回老家过年后,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他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同事们多年来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于是,他向单位领导递交了申请跑末班车的申请,一次、两次,直到第三次,单位领导被他的诚意感动,点头应允,刘振广这才心安。

“深夜回家的路上,我与你相伴。今年,我留在青岛和大家一起过年。”刘振广说,大年夜与家人团圆是一种期待,与乘客相聚更是一种幸福。(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杨博文 实习生 贾晓妮 徐雪儿 )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