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尚”到“新习惯”,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这样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9日讯 “1、2、3,茄子!”随着截屏声响起,一张特别的合影完成了。近日,青岛高新区建设部、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共同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线上表彰典礼,为一年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2020年,青岛高新区共开展入户宣传行动768次,主题宣传活动173次,并组建起了一支500余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家庭队伍。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青岛高新区实现小区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全覆盖,垃圾分类逐渐由“新时尚”变为市民主动践行的“新习惯”。

超额完成“撤桶并点”工作

“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举措。2020年3月份,青岛高新区正式启动标准化四分类投放桶点“撤桶并点”工作,在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撤桶39个,超出任务量29个,完成标准化桶点升级改造15个,超出计划量4个。

“‘撤桶并点’就是将多余的、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专门的点位,实现分类垃圾桶精准投放、集中管理。”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负责人王迪说,“撤桶并点”工作完成,在每处投放点都至少配备了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专职负责驻点指导、开袋检查劝导等工作,并现场对分类情况打分评核,对不分类、错分类投放的群众,会现场重分或禁止投放,鼓励居民共同参与。

一系列举措真正将居民源头分类的投放责任落实,形成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我们垃圾分类指导员也会在督导分类的过程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现在青岛高新区各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都有了显著提升。”王迪说。

组建500余人志愿者队伍

自2019年底从零组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已达500多人。过去的一年,垃圾分类志愿者们走进了小区、商场、企业,挨家挨户敲门讲解,摆设展位集中宣传,一张一张分发着手里的传单,将垃圾分类理念不断传递出去。

华甜是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中的一员,从去年8月中旬加入志愿者团队,先后参加了7次垃圾分类活动。在华甜看来,垃圾分类是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的事,成为加志愿者就应当把这个理念带给更多的人。她时常在亲人群里、班级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垃圾分类知识,带动周边的人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除了个人,不少企业单位也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中,青岛华高石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产品开发应用的环保新材料公司,我们多次邀请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来单位组织专业培训,希望员工能够更多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该企业负责人说。

智能回收箱走进校园

在硬件设施投入方面,2020年,青岛高新区在推行智能回收箱进社区、企业后,第一次走进中小学校园,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青岛分校和青岛高新区银海学校设立智能垃圾回收箱。

“智能回收箱投入后,校园里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班级用户卡。学生使用班级用户卡打开校园智能回收箱投放垃圾后,能够为自己所在的班级积攒环保金,有效提高了学生们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趣味性。”王迪说,垃圾分类进校园是垃圾分类宣教的重要部分,在过去的一年里,青岛高新区不断创新垃圾分类宣教方式,与多家教育机构一起推出“我绘环保”、垃圾分类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32次进校园系列活动,学校自行组织垃圾分类学习达80余次,实现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覆盖率100%,师生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100%。(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李青健 文/图)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