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爆红的《唐宫夜宴》,让我们闻见了久违的文化味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这两天,2021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在网上传疯了。微博上,目前该视频播放量已超千万次,话题有近亿次阅读量,数据仍在增长。在娱乐多元化的当下,这样一段舞蹈节目何以能赚足眼球?

笔者从头到尾看完了这一舞蹈节目,被其中浓郁的传统文化味道所深深感染。节目主体是一队参加夜宴的年轻宫女,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表情娇憨而又不失妩媚。而当场景切换至正式的宫廷表演时,宫女们的舞姿瞬间大气恢宏起来。格外吸引人的是,宫女们的形象取自唐俑,从妆容到举动,都有唐俑的风神,让人如同经历了一场“博物馆奇妙夜”。

这段节目从妆容到造型,再到布景,都极为用心,细节处下足了功夫。演员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唐代风靡的“斜红”。为了体现丰腴的唐俑形象,演员们身上穿着塞了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实属不易。整个节目转场中,背景分别采用了张悬的《簪花仕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取古代名画的画意为背景,还穿插着妇好鸮尊、莲鹤方壶 、贾湖骨笛等文物。其中的流水等元素,与唐代洛阳的“水上之城”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看了很是惊艳。大唐气象氤氲而出。

《唐宫夜宴》剧照

说起来,近年来想走传统路线的舞蹈节目不少,而真正走红的却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此类节目,都把精力用在了服饰的富丽堂皇和灯光设施等方面。观众看到的是演员和灯光,美则美矣,但不中不西,造型夸饰,纵使把一切都照得明晃晃、亮堂堂,看起来却只像是一锅大杂烩。这样的节目,看不到多少文化味儿,而只有强烈的“钱味儿”。给观众带来的也只是肾上腺刺激,而得不到发自内心的认同。这也是此类节目跟《唐宫夜宴》的最大区别。

有些人可能觉得,就算自己用了心,观众也可能看不懂,所以不用太拿观众当回事。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了观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永远都不过时。

在当下的互联网社会,信息传播极为迅速,民众的审美普遍有所提升。就算有的网友自己不懂,但他只要对某方面感兴趣,就会有相对信服的“意见领袖”。在“意见领袖”的影响下,审美也会紧跟潮流。所以,真正用心做出来的精品,根本不用担心得到不认可。就算一时被埋没,也迟早都会发出金子应有的光芒。而那些粗制滥造者,就算一时能赢得掌声喧哗,只要观众缓过神来,立刻就会弃之如敝履。下次再想圈流量、圈钱,就没那么容易了。

对于传统文化,需要保持一片敬畏心。这种敬畏心与热爱同样重要。只有敬畏才会放低姿态,潜心研究,虚心学习;也只有敬畏,才不会把传统文化只当成一种“瓷砖”和“化妆品”,表面上贴一贴、抹一抹,就四处跑去圈钱了。

同样,各大平台也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敬畏心,有了敬畏心,才能谨守底线、把牢关口,不把粗制滥造者置于万众瞩目之下,把机会留给真正优秀的作品。在今天,这一点至关重要。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