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所给环境测“DNA”,评估海洋生物分布研究中国对虾越冬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9日讯 准确掌握物种分布和种群动态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然而,对某些种群规模小或生活史复杂的物种进行监测难度很大。黄海所利用环境 DNA (eDNA)技术,研究了黄海中国对虾eDNA垂直分布规律,对了解冬季中国对虾越冬洄游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eDNA技术是通过采集并检测生物体向水环境中释放的 DNA 片段来判断生物是否存在于该水域,并进行生物量评估的一种新兴技术。eDNA 的来源广泛,可以是生物的表皮、黏液、粪便、尿液和生殖细胞等,并且只需通过少量水样的采集分析即可满足调查目的,从而降低采样成本,减少采样工作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干扰和破坏。eDNA 技术很大程度地弥补了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在物种保护和生物量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利用2019年蓝海101号调查船在黄海中南部采集的表、中、底 3 个水层水样,检测其中中国对虾的eDNA,并对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实验。结果显示,中国对虾eDNA 在自然水体中呈现特殊的垂直分布规律:底层浓度高,表层浓度低,这一规律与中国对虾生活习性相关;表层沉积物会在外力作用下再悬浮,并向周围释放eDNA,对水体造成较大程度影响,沉积物对水体的影响持续 1 周左右。

研究表明,在了解目标生物的生活习性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采样设计,可以使检测结果更加可信。屏蔽沉积物对eDNA的影响,将减少测量误差,是研究的重点。通过进一步相关研究,有助于将eDNA 技术更好地推广到其他水生物种的生态系统研究中。(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