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230亿项目落地!“重金押注”风生水起的青岛,正重塑汽车产业版图!

在资本的推动下,汽车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城市借势抢抓机遇,意图在变动的汽车产业版图中谋求最佳坐标系。

这一次,会是青岛的机会吗?

2月26日上午,总投资230亿元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在即墨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举行。

在很多人心目中,可以用尘埃落定、万众瞩目来形容该项目的落地。

早在2019年,奇瑞集团和奇瑞汽车增资扩股项目的消息刚一出炉,各地资本闻风而动。其中,看似“资质平平”的青岛全力以赴。“为这个项目做了1000多页的尽职调查报告。”曾有项目参与者这样表示。最终,青岛以“黑马”的姿态杀出重围。

因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汽车行业混改案,涉及资金近200亿元,主角是长期占据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第一的奇瑞,以及布局汽车产业的“黑马”城市青岛。行业内外,无数目光紧盯着:究竟资金能否如期到账,项目能否顺利落地?

直到26日上午,随着项目的开工,一切尘埃落定。而奇瑞和青岛在资本的纽带下站上了合作的新起点。

奇瑞在青岛建厂固然源于资本的力量,是基于混改之后大股东战略布局的全盘考量。但站在更高之处,以更远的眼界来俯瞰,奇瑞和青岛的相互选择,有基础更有未来。

当下,青岛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以及在港口方面的优势,或将成为奇瑞重塑辉煌的重大机遇。

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已连续3年突破百万,全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

对青岛来说,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无需赘述。目前,青岛已经有整车企业4家,零部件配套企业170多家,其他相关配套企业近900家。奇瑞来青建厂,既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基础,更将得到优势资源的倾斜。

而对奇瑞的布局,也映射出青岛在汽车产业版图中争先进位的雄心。

尽管近年来,青岛汽车产业量质齐升,达到千亿级别,但在高端豪华车、总部企业等方面始终竞争力偏弱。青岛要破局,引入“实力派”无疑是最优最快路径。此次引进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是实现青岛乃至山东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产业布局。

但对青岛来说,更期待的还是奇瑞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积淀。

这一次,或许是青岛汽车产业再上台阶的机会……

1、资本牵线,奇瑞和青岛结缘

在中国有限的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历史中,奇瑞绝对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奇瑞汽车发迹于安徽芜湖。1993年,当时经济落后的芜湖市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汽车产业,于是有了奇瑞的前身。1997年,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紧接着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风云轿车驶下生产线。

在地方政府的运作下,奇瑞汽车快速崛起。2001年-2010年,中国车市连续井喷,奇瑞迎来了首个辉煌的10年。在2012年之前,奇瑞一直是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第一。

此后,虽然奇瑞始终和长安、长城、吉利等品牌稳固撑起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第一阵营,但必须承认,在汽车产业变革风起云涌,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的时代背景下,奇瑞汽车逐渐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资本化运作不足,品牌影响力下滑,过去定位的低质低价模式竞争力日渐衰退,突破势在必行。

奇瑞选择混改,而这也成为奇瑞与青岛牵手的机缘。

2019年9月,奇瑞集团和奇瑞汽车增资扩股项目正式挂牌。根据公告,奇瑞控股、奇瑞股份新增投资方需为同一投资方,增资与股权转让完成后,该新投资方将成为奇瑞控股、奇瑞股份第一大股东。作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佼佼者,奇瑞集团开启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汽车行业混改案例。

“股改的好处,其实就是希望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关系,企业管理体系和制度等方面,纠正奇瑞的所有问题。资本有它自己的逻辑,有它内在的激励因素,它会改变奇瑞。”正如奇瑞内部人士所说,混改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奇瑞是目前中国少数没有上市的汽车集团公司,但其上市“痴心”从未改变。通过增资扩股,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除了改变机制外,还会从投资方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市场资源。

多地政府闻风而动,各路资本纷至沓来。

青岛亦在其中。2019年8月,由青岛市即墨区政府等参与出资的青岛五道口基金在即墨注册,同年9月参与奇瑞的增资扩股。在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青岛的资质并不是最优的。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决心和魄力却支撑青岛最终以“黑马”身份胜出。

青岛五道口基金从注册到并购完成仅用了4个月时间。而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即墨区政府与青岛城投集团联合成立了“城鑫控股”,筹措了近200亿元资金,用于支付增资款和股权收购款,足见青岛对奇瑞项目的重视程度之高。

最终,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基金取得了奇瑞集团46.77%股权和奇瑞汽车51%股权,成为两家标的公司第一大股东,后续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2、不仅仅是资本

今年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开年不久,青岛期盼已久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大项目正式落地。

按照规划,奇瑞汽车青岛基地计划总投资230亿元,主要包括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出口KD,以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物流项目,整个基地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

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落地了,由此来看,奇瑞和青岛不仅仅是资本关联。奇瑞选择青岛,不单是为了资本,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区位优势等或许是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青岛,是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更是汽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时代,最有力的城市竞争者之一。

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已连续3年突破百万,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对青岛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5%。

产业战略地位突出的同时,产业集聚程度更令人欣喜。目前,青岛正在打造南部以一汽大众汽车为依托的即墨区汽车产业集群,北部以北汽新能源汽车为依托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整体上,已经有整车企业4家,零部件配套企业170多家,其他相关配套企业近900家。

此次引进的奇瑞汽车项目,是青岛第5家整车厂。而项目所在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更是青岛汽车产业的优势集聚地,现已引进包括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龙头项目在内的汽车类项目200余个,涉及总投资750亿元,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底盘系统及多类汽车零部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更值得期待的是,青岛汽车产业新城2019年实现本地产值800亿元,2020年实现本地产值900亿元,预计2021年将实现本地产值1000亿元,全区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51家。这对于任何一家整车生产企业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产业集聚规模。

青岛除了具有产业配套的优势,还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运输成本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奇瑞将生产基地落户青岛,可以辐射华东、华中等地区,减少物流运输成本。

同时,青岛是一个港口城市,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海运便利。奇瑞集团已经累计出口汽车近200万辆,连续18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显然,青岛的海运优势对奇瑞意义重大。

未来,借助便利的海运优势,青岛将成为奇瑞重要的出口基地。

此外,市场优势也不容忽视。山东是奇瑞在国内的核心市场之一,而青岛是山东经济的龙头。在青岛布局的奇瑞,可以更好地辐射山东和沿黄河流域的市场。

3、青岛对奇瑞的期待

志同者相吸,道合者相谋。

青岛一掷千金“迎娶”奇瑞,期冀“再次腾飞”的奇瑞也选择了青岛。这是一桩双赢的买卖。

奇瑞,是青岛在汽车产业谋划新版图所布下的重要一子。

回顾青岛的“造车梦”,颇多艰辛。早在20年前,几乎与奇瑞在芜湖诞生的同时,颐中汽车也在青岛诞生。但安徽实现了“北有江淮、南有奇瑞”的布局,青岛颐中汽车一路波折,最终不得不变卖资产。直到2018年宝来下线,青岛才实现了轿车梦,而奇瑞早已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制造的标志性企业。

即使现在,青岛汽车产业虽然制造规模异军突起,新能源汽车领域跻身全国前茅,但自身的不足也显而易见。2020年下半年,新款奥迪A3在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正式下线,至此,青岛才“终于圆了豪车梦!”

要成为一座真正的“汽车城”,青岛不能只是汽车制造的“工厂”。只有具备研发创新中心和总部企业,在产业中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直到去年5月,北京汽车落户,终于让青岛实现了一线品牌总部“零的突破”。

甚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青岛主要靠以量取胜,而产量多集中在低端新能源乘用车上。

从0到1,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青岛要提升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谋求更重要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邢惠安说,“奇瑞项目落户后,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即墨区汽车产业链条,对上下游相关产业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助力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但除了以产业龙头的入驻来完善、提升产业集群之外,青岛对奇瑞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期待。

技术迭代向来是改变产业原有竞争格局的最佳机会。错过了燃油车发展黄金期的青岛,将换到超车的机遇押注在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布局上。

面向汽车行业的未来,青岛提出要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并出台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去年10月,《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吹响了青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号角。

奇瑞正是国内最早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目前,奇瑞在自主开发领域具有优势,拥有整车、发动机、变速箱的自主开发能力,其新能源汽车技术也一直位居国内前列,并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尽管眼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的内容仅涉及新能源商用车,但青岛与奇瑞的关系已经取得质的飞跃,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打开了想象空间,也为青岛汽车产业晋升之路奠定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汽车产业大变革的躁动时代,打好奇瑞这张牌,厚积薄发的青岛拥有更多可能。

作者 | 长亭  王涛    策划 | 沈默    编辑 | 长亭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