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老人获得感不强、相关服务人才紧缺……如何让居家养老“再近一点”

青岛日报2021年3月10日12版

部分老人获得感不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备不足、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紧缺——

如何让居家养老“再近一点”

话题辣评

“好”政策,更要落实“好”

养老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解决养老问题,关乎城市的未来。

我市连续两年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写入市办实事,市民政局针对居家养老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改革、转型、升级,体现了我市对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视。

好政策,要给老人更多的获得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虽然是市场化运作,但扎根在社区,服务在社区,需要与居委会这个社区“大管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由居委会进行宣传推广,组织社区志愿者与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一起上门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政策,更要有好的执行。发展居家社区养老,用地和人才是“两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羽翼丰满,如虎添翼。在寸土寸金的社区里,挤出养老用房困难重重,却势在必行。解决老龄化问题,必须先解决养老服务队伍的“老龄化”,“引得来,留得住”年轻人,居家养老才能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

记者探访

现场一:

社区助老大食堂关门待改造

“我们社区原来的助老大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不知道为什么关门了,老人们吃饭很不方便。” 近日来,多名市民拨打本报舆论监督电话反映。居民表示,他们一开始以为是疫情原因,后来听说要对助老大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改造,交给养老机构使用。记者随后前往李沧区和市北区多个社区查看,发现部分助老大食堂仍然大门紧锁。记者在部分助老大食堂门上看到工作人员预留的纸条,社区老人可以拨打上面的订餐电话,有专人送餐上门,但一般需要额外支付2元到5元不等的送餐费。“我们很担心助老大食堂被改造成养老机构后,社区里的老人以后就找不到提供便宜又营养餐饮的地方了。”记者到社区咨询社区助老大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转型升级的事情,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对此并不清楚。

助残送餐价格公示。

现场二:

养老中心“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想给独居的母亲联系社区送餐上门服务,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办理。”田家花园小区的刘先生说。记者随后联系了田家花园所属的吴兴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居家养老这项业务。现在整个八大湖街道只有高邮湖路附近的一家居家养老机构,此外吴兴路附近还有一家给老人送餐的食堂。在记者的要求下,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提供了两家机构的咨询电话,但工作人员再三强调,这些机构是收费的,跟社区居委会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他们能够提供什么服务不清楚,社区居委会也不做推荐,居民只能自己联系,然后自己决定是否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食堂尚无法堂食。

记者随后在高邮湖路上找到了一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家养老服务中心是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成立的,投资超过300万元,可以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助餐送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助洁助浴、短期托养服务和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但记者发现,周围社区的老年人对该中心的服务内容并不熟悉。

现场三:

好模式推广遭遇“天花板”

日前,记者来到徐州路新贵都小区附近的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圣德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现场探访。这处原本的社区活动用房已经被改造成包括理疗室、助浴室、阅览室、养老食堂等在内的综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记者跟随居家养老护士来到新贵都小区,为一名97岁的常年卧床老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社区养老服务员平均每周要过来服务四次,不仅帮老人测血压、测血糖,还可以跟我一起给老人洗澡、理发、收拾房间等等,确实减轻了我们家属的负担。”老人的女儿讲述,每次上门时,养老服务员都会主动穿鞋套、进行手消毒,服务也非常专业。

居家养老护士上门为卧床老人测血糖。

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于婷介绍,该中心在上海居家养老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中心所有的养老服务人员都到上海接受过培训。目前他们的居家养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老人口口相传,很多其他街道的老人也打来电话,希望他们扩大服务半径。

“从去年8月营业至今,我们中心正在为近200名社区老人提供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但香港中路街道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000人左右,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于婷说,“居家养老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就近服务,但现在社区养老用房紧张,限制了我们将优质服务下沉到每个社区,无法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

香港中路街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问题

作为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态势突出的城市之一,青岛这座时尚活力的青春之岛,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一样,面临着“老龄化”的困扰。 多年来,青岛养老服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我市在98个街道各建设了一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青岛将在每个镇都建设一处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构建起城乡同步、服务同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尽管我市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但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在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短板”。

居家养老服务推广 三大“短板”待补齐

■短板一:

社区部分老人获得感不强

记者探访我市多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现,部分社区老年人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广过程中的“获得感”不强。据了解,目前我市社区老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内容不了解,有些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上门服务被当成骗子吃“闭门羹”,有些居家养老医护人员则被当成小时工,被老人安排清理储藏室。目前社区老人接受服务的主要项目是送餐服务,但因为不同街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收取的送餐费高低不同,社区老人也会因此产生不满。

■短板二:

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备不足

养老服务用房配备不足是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全覆盖的难点问题之一。按照相关政策,在街道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时,由街道社区提供600到1000平方米的免费用房,这些房屋一般是街道社区闲置房产、新建小区配建设施等。确实无法解决的,由街道负责租赁房屋,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全额补助。在社区一级,我市将原有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转型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现在各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不是没人愿意建,而是没房子可用。很多社区此前并没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难以找到新的养老服务用房,一时无法落地。

■短板三:

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紧缺

养老服务人员的“年龄断层”和“专业匮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市政协委员林向峰持续关注老龄化问题,他多次在两会上建议加强我市护工管理和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我市近两年在城市和乡村建设大量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必然需要更多的养老护理人才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服务。但目前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从业人员老化,后备人才不足,已经制约了我市养老行业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养老院都喊着缺人,但大量专业人才却选择离开养老领域。养老护理人才紧缺的情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他说。

解题

合理配置养老用房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帮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养老,我市在社区建设了助老大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但随着时间推移,青岛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供需不匹配、所供非所需”。

此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多由居(村)委会提供,能力水平有限,无论是助老大食堂还是日间照料中心,为健康老人提供休闲娱乐服务尚可,却无法为居家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医养结合服务。

为此,我市出台指导新一轮改革的统领性文件《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要“转型”。2020年,我市在98个街道都建设了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引入具有医保和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资质的养老组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中央厨房、助餐送餐、助洁助浴、康复护理、康复辅具租赁、长短期托养等服务。

随后这些服务项目将从街道进一步下沉到社区,社区原有的日间照料中心将转型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保留原来助餐送餐等服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满足失能失智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解答一:

对于部分社区老人反映“获得感”不强的问题,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解释,除了社区宣传不到位,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不了解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我市居家社区养老尚未覆盖到每个社区。虽然目前我市在98个街道建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但与每个街道下辖社区相对应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还没有到位,很多社区老人还没有直观感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各个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完成转型,并在部分社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站,尽快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全覆盖,把居家养老服务真正送到老人家门口,增加社区老人的获得感。

■解答二:

对于养老服务用房配备不足的问题,我市近日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不到位、配建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问题,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关于印发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的通知》上明确规定,新建成区住宅项目,应同步配建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监护面积的老年人服务设施;既有城区住宅项目,应同步配建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老年人服务设施,且用地面积不得小于现状用地面积。 “相信随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到位,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全覆盖应该很快会实现。”乔先华说。

■解答三:

就居家养老行业服务人员“年龄断层”问题,市政协委员林向峰建议,近年来,已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逐步构建了从技工院校、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到本科学校立体化专业教育体系。我市应该与这些高校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源源不断地向我市各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输送人才。同时,我市要想留住年轻人,除了提高待遇、补贴房租之外,更需要综合施策,加快人才专业化、体系化培养,增强养老职业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