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到一年,青岛这家企业搭建的车用电池生产线将投产,年产值将破亿!

阳春三月,走进平度市高端装备产业园,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火热的忙碌气息。在这里,由青岛魁罡创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调试“冲刺”环节。最多再过一个月,这条生产线就将投入应用。届时,魁罡创信每年生产的车用电池系统将达到5000至10000套,年产值将突破一亿元。

事实上,魁罡创信成立才不到一年。能大手笔地进入汽车电池领域,其底气来自汽车领域的创新策源地——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作为研究院的孵化企业,魁罡创信由吉大青岛研究院与魁罡集团下属青岛魁罡精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是研究院创新成果的“承接者”,为汽车领域前沿的技术成果在青岛落地转化找到了“支点”。

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更新”汽车行业应用

采访吉大青岛研究院能源中心主任杜建伟的时候,他刚从外地出差回青。目前,生产线主要器件和设备主体已经安装完成,正在调试、试机环节。他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将覆盖车用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多类产品的研发、试制和生产,不仅可以满足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不同车型的电池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刷新”当前车用电池的应用水平。

随后,魁罡创信首席运营官涂勇刚用一个产品作为示例,支撑了杜建伟的说法。涂勇刚告诉记者,该生产线投产后,将在吉大青岛研究院的支持下,研发、生产一种新型锂电池系统,可以给汽车尤其是大型卡车提供生活舱电源的能量支持。

生活舱电源,顾名思义,是为驾驶员供给生活用电的电源,满足手机充电、制冷制热等基本需求。目前,我国卡车载生活舱电源主要使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受300至500次循环次数的限制,其平均寿命约为一年,“每年一换”无疑给汽车运维增加了成本。涂勇刚介绍,使用了锂电池系统的生活舱电源循环寿命将大幅提升至1800次左右,设备更换周期也将拉长至5年左右,可有效降低汽车的综合使用成本。

此外,这种新型系统的储电能力也较传统模式有较大提升,可极大提高卡车驾驶员的“车内生活质量”。“很多卡车驾驶员在长途驾驶过程中需要在车内过夜,这就离不开空调等夜间用电设备。传统生活舱电源的储电量一般难以支撑整晚的空凋用电,往往需要半夜再次启动发动机以‘点火’供电。”涂勇刚说,“新型锂电池系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蓄电量足够支撑整晚空调等设备的使用,可以让驾驶员真正实现‘一觉到天亮’。”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卡车载锂电池生活舱电源尚未实现应用,若魁罡创信的生产线在四月中上旬顺利投产,那青岛就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这一突破性创新。

目前,魁罡创信手握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18件,在强大的创新能力支持下,像锂电池系统这样“革命”行业现状的产品,魁罡创信“储备”了不少,就等着生产线投产后“大展身手”了。有了原始创新能力,生产应急电源、对车载电池进行维修保养等业务也“未来可期”。

孵化30多家企业,与汽车相关的更多前沿创新技术在青岛不断“变现”

魁罡创信这样前沿的应用就是吉大青岛研究院的科创“出口”。杜建伟告诉记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研究院给予了前沿技术支持。“例如,电热一体化技术让车用电池产品实现了良好的热管理功能,进一步让电池运转‘摆脱’了温度的干扰,不仅能提高安全性能,也能有效延长电池的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他说。

事实上,吉大青岛研究院不但给孵化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还培养了运营团队,杜建伟就曾在魁罡创信创立之初担任公司总经理。魁罡创信的发展,也是吉大青岛研究院借力前沿科创成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15年落地以来,吉大青岛研究院聚焦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科技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改革,不断实现技术创新集群式突破。据研究院院长王玉海介绍,经过几年探索,目前研究院已经建成集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企业服务于一体的发展模式,立足先进技术产品化,与80余家企业、机构签订了共谋发展的合作协议、服务协议,有效促进了产业内部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发展。

科技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速度的竞争。带着这样的逻辑,吉大青岛研究院仅去年一年就新增转化科技成果6项,技术交易额近1000万元。而包括魁罡创信在内的孵化企业,就是研究院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的写照。现在,通过研究院转化的油箱集成滤清器、集成驱动式电动轻卡、发动机声纹识别、熔盐相变储热等多个车用项目均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聚焦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电动化、长效化五大研究方向,吉大青岛研究院可谓在汽车身上做足了功夫。现在,研究院已经孵化了30余家企业,其中青岛吉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已经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青岛恒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岳达新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青岛海翎电子有限公司的多个项目覆盖了静载疲劳、增程式动力技术、汽车传感器等领域,都有望在年内投产,年产值过千万将成为“常态”。

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发展也是研究院实现本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院为一汽解放青岛公司设计的“悍VH”车型内外饰改型项目已经上市;与青岛海通车桥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某重型商用车双横臂独立悬挂系统、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商用车预见性自适应巡航系统、与北齿(山东)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某车型电控差速锁总成项目等也在稳步推进中。

随着一个个企业成立和一个个项目投产,与汽车相关的更多前沿创新技术在青岛不断“变现”,吉大青岛研究院也找到了与这座创业城市携手前行、同频共振的最佳频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