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导演扛鼎之作5月底约定青岛大剧院,青岛高端演出或井喷

3月19日,《如梦之梦》2021巡演发布会低调举行。作为华语世界第一话剧,赖声川导演扛鼎之作《如梦之梦》长达八小时,分为上下两场演出,该剧多年来一直只在一线城市、顶级剧院上演。2021版《如梦之梦》由顶流偶像肖战取代胡歌成为第一男主角,全国巡演只设置九站,青岛大剧院成为其中一站,青岛观众将在五月底迎来这一全年最有话题性也最有艺术性的舞台剧演出,年轻观众更是对肖战青岛舞台首演充满期待。

3月中旬,随着文旅部放开了对低风险区域演出接待观众人数比例的限定,演出商顿时感受到了市场的澎湃春意,高端演出更是频频出爆款。以青岛为例,高端演出除肖战《如梦之梦》之外,乐华七子青岛巡演、脱口秀第一人黄西个人巡演等纷纷出笼。一方面,青岛大剧院要冲击全国顶级剧院“五千万票房俱乐部”,另一方面,户外演出想要打破青岛单场演唱会两千多万元的纪录;在这如火如荼的2021景气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行业逻辑和市场隐忧,我们走访了剧院、演出商,探寻景气背后的真相。

大剧院“抢位”高端项目

受疫情影响,自2020年以来,国外演出项目基本无法引进,国内演出成了各大剧院的抢手货。尤其高端项目,更是考验剧院的硬件水准、运营水平、安保措施、接待能力的试金石。青岛大剧院业务部副经理徐宏伟透露,能够拿到肖战《如梦之梦》项目,中间历经了多次反复。最终,青岛大剧院在众多国内顶级剧院间成功“抢位”。“《如梦之梦》是每个剧院人一生中都会期待的大项目,我们研究这部戏已经四五年之久。这部戏从2013年起由胡歌担任主演,也一直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顶级剧院演出,每年只演两场。”得知该剧今年要推出巡演,而且要更换男主角,剧院第一时间接洽,经过反复协调,终于拿下了这个具有指标意义的项目。剧院方面认为,大剧院运营十年、拥有十余万会员,运作这一项目可谓水到渠成。

《如梦之梦》剧照。

拿到项目,还要有足够的运营实力。《如梦之梦》两百多人的制作团队,加上肖战的明星效应,对大剧院的接待能力、安保水平都是考验。从乌镇戏剧节、上海到台北,《如梦之梦》走到哪里,票一定会卖光的,青岛也不能让这出戏的金字招牌失色。大剧院演出票价定位突出了公益性,坚守了低票价的经营理念,最贵的门票不足两千元,相对于偶像演唱会、德云社演出第一排门票一万一张的单价,这出戏的价格颇为亲民。

旧版的《如梦之梦》制作成本巨大,剧组需要用两周的时间改造剧院:舞台改成莲花座,观众坐在四角,环绕着演员观看表演,因而该剧也是验证主演表演实力、舞台功底的鸿篇巨制。“在其他城市,旧版的《如梦之梦》的冠名赞助都是百万级的,而在青岛,百万级的赞助在之前的剧院演出中还未出现过。”一部顶级大制作舞台剧,考验的不仅是剧院的软硬件实力、粉丝的审美和消费水平,还考验着企业对文化项目的价值认同、传播绑定。一位资深演出商坦言,青岛缺乏快消品龙头企业,比如手机品牌、饮料巨头等,这类产品和企业往往会成为大型演出的冠名商。青岛在冠名领域的突破还需要各方面的协力,以利于高端商业演出持续在青岛落地。

商业高端艺术也要高端

纵观青岛大剧院2021演出项目,不仅抢占了高端的商业演出,也囤积了多场高端艺术演出项目。徐宏伟透露,大剧院六月份将推出献礼建党百年“红色演出季”,邀请众多国字号艺术团体献艺。

“我们计划引进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项目,考虑到国字号团体有众多演出任务,我们最终将在《英雄儿女》或《李白》两场大戏里选择一部。今年剧院还将引入一场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出,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等顶级院团也要与我们合作。”徐宏伟介绍,青岛观众对高雅艺术演出有着强烈的消费认同,“青岛观众对于交响乐很有感情,不常见的高端乐团来青岛,一定要买票来观赏。芭蕾舞也是购票的主要方向,青岛观众对芭蕾舞是真的热爱,一年即便有两个团演《天鹅湖》,这两个团都会卖得很好,不过青岛观众喜欢的是古典芭蕾,对于偏向于现代的舞蹈就不是那么买账了。”

黄西演出海报。

音乐剧、舞台剧领域的网红项目近年来层出不穷,重庆演艺集团出品的音乐剧《摇滚年代》、张静初主演的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都将造访青岛。四月份大剧院将启动“抓马戏剧节”,“去年我们的‘抓马戏剧季’引进了《断金》等项目,反响非常好,今年我们打算扩大规模,这个戏剧节包含十个演出项目,包含戏剧、儿童剧、音乐剧。”徐宏伟介绍,“上半年是剧院演出的传统淡季,我们一直想在上半年打造一个跟下半年‘大剧院艺术节’同样量级的演出季,制造延续全年的演出热潮。”

青岛大剧院是很多高端演出的其中一站。 王雷 摄

高端演出不降价,也是大剧院近年来票务运营的一大特点。“我们的票价放到全国剧院来看属于中低档,一方面是惠民,一方面票价确实有南北方的差异。”大剧院力推“早鸟票”活动,让提前购票观众享受一定的优惠,“我们始终坚持‘早抢早优惠’的购票理念,培养良好的剧场消费市场,在坚持了十多年之后,大剧院苦心培养出了一批认同高端演出的观众,也成为剧院引进高雅艺术演出的强力后盾。

青岛期待重现演出盛景

青岛剧院高端演出如火如荼,户外演出、场馆演出稍显沉寂。青岛艺人文化总经理宋志非常怀念十年前,“十年前,山东省内的高端演出项目总是先到青岛落地,然后才是济南及其他城市。”比如周杰伦、张学友等歌坛大咖演唱会,都是在青岛试水行情后才向其他城市铺开。然而十年后情况明显有变化。济南无论小剧场脱口秀还是大型演出项目都实现了反超;以2021黄西脱口秀为例,这位把脱口秀带到中国的演员曾经在白宫表演过,他已经在济南演了两场,效果爆棚,他的临沂站巡演也创下了单日票房五万八千元的好成绩。青岛专场开票后,演出商一直想法提高演出的关注度,“我们在积极对接青岛脱口秀演员,让他们跟黄西同台演出,培养我们的本地艺人。”

在室外高端演出领域,青岛为什么被赶超了?在演出商看来,青岛户外演出的审批环节比较严谨,首先是防疫指挥中心,然后是文化、公安、消防、交警,有时候还要牵扯通讯部门,加上场地的对接,演出商要找七八个部们对接,工作量不小。同时,青岛的演出场所租金相比省内其他城市较高,而部分专业小剧场却又把民营演出商拒之门外,“我们比较打怵跟各个部门打交道,其实我们只想规规矩矩地申报项目,尽快拿到批文、尽快开票。”演出商建议,“最好有个专用的通畅的通道,让演出商能迅速完成审批之类的工作,一站式完成审批。”

需要注意的是,青岛演出商行业需要拓展和提振。业内人士透露,“优势的大型项目大多绕开了本地演出商,自行联系场地、网络售票。有风险的大项目本地演出商又不敢接手。剧院演出又倾向于巡演,集中于各大演出院线,而小剧场演出也倾向于与国营团队合作,加上疫情导致部分民营演出商改弦更张,演出市场的热度明显下降。青岛儿童剧市场原本火热,现在玩家也逐渐在减少。”回想周杰伦2018年在青岛连开两场的盛况,让经历了大型演出火爆时期的歌迷非常留恋。为了扭转局面,本土演出商开始走出青岛,承接全国巡演,不断开拓演出项目的上游资源,期待重现青岛的演出盛景。

“上座率开放”利好传来

随着文旅部“对疫情低风险地区演出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不再做统一限制”新政发布,剧院、演出商都感觉长舒一口气。大剧院方面表示,上座率放开后,剧院演出门票不一定能卖光,但是对观众心理、剧院经营者心理都有解放作用,“上座率不受限制,让观众顾虑会少一些。春节前取消了剧场演出,节后票房一直在爬升中,上座率放开后,对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心理都有好处。”户外演出商也对这一政策利好非常欢迎,“细则发布后,预计近期二手玫瑰等艺人青岛巡演很快就能敲定,大家手里都压着很多好项目,苦苦等了一年多了。”

《巴黎圣母院》剧照。

上座率开放,也让演出商对行情萌生信心。大剧院十年来单个项目最高票房纪录为2019年《巴黎圣母院》接近四百万的佳绩,“2019年是我们前十年的高峰期,剧院年度票房3800万。我们希望早日克服不利影响,恢复到2019年的运营状态,甚至要做到更好。在大剧院第二个十年里,我们想从‘三千万票房俱乐部’冲击‘五千万票房俱乐部’,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而户外演出商则认为,陈奕迅、张学友、周杰伦在青岛创下了千万级甚至两千万的票房纪录,想要突破这一纪录非常难,期待汇集众多顶级艺人的“凤凰音乐节”能够刷新纪录。

高端演出与城市旅游之间存在深度的联动关系。在大剧院以往的明星演出现场,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观众拖着行李箱购票,看演出的同时也顺便旅游,连金狮广场的店主们都能感受到大剧院人流对餐饮业务的拉升。宋志也表示,青岛大型演出具有极强的辐射能力,比如德云社相声、西海岸凤凰音乐节等吸引烟台、潍坊、济南甚至连云港的观众前来观看,吃住行一条龙。青岛拥有古城民谣季、大剧院艺术节、凤凰音乐节等众多高端演出品牌,拥有小剧场、大剧院、体育馆、体育场组成的完整演出场所链条,也有着丰富的艺人资源积淀,2021势必走出一波高端演出的井喷行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