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青岛先模故事⑨ | 伊春路社区党委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生态

青岛日报2021年3月23日2版

伊春路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动力主轴”,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生态

满头银发,却有蓬勃之力

“刚提到的楼上噪音问题,去年调解过一次,怎么又犯了,一会得入户了解下。”3月16日上午九点半,市北区敦化路街道伊春路社区居委会特色党员活动室里,轮值的第四网格党总支书记薛玉瓒和第四网格和谐党支部书记刘瑞叶正在“研究”如何解决老百姓的“吐槽”。

伊春路社区毗邻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面积仅0.6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常住居民4800户、1.4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2000户;残疾人、困难户400余人;60岁以上老人3000余人,占街道人口的21%。背负着人口多、弱势群体多、流动人口多、市场多、业户多、安全隐患多、群众诉求多、物业管理小区少的“N多1少”的沉重家底,这个社区却能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这和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秘诀分不开。

“伊春路社区的楼院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楼院,住在这里的都是‘老青岛’。我们党委共有党员699名,骨干党员平均年龄70岁。”“80后”伊春路社区党委书记丁泉对这帮得力助手很是称赞,直言“好带”。“手机微信、小程序用得很溜,光去年一年,我们通过‘党群e家’小程序解决的群众难题就达316个,处置率100%;通过手机微信群处理的小事更是不胜枚举。”

伊春路社区党委党员代表合影。

伊春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仅有6名,日常工作事务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丁泉告诉记者,为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社区将原来议事的“三事制”优化升级为“五事制”,探索建立了“党员群众提事、网格民主议事、支部民主定事、联动民主干事、街道民主评事”的民主协商“五事制”,取得了“急事不出家门、缓事不出楼院、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实效,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因为上下楼梯不方便,以前我很少出门。现在有了电梯,随时都能下楼走走了。”天气晴好,家住伊春路25号的李大爷在小广场上晒太阳,乐呵呵地说道。

基层工作好不好,要看群众笑不笑。伊春路社区25号是市北区第一个加装电梯的老楼。去年,老楼加装电梯需要100%的居民同意,这无疑是伊春路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次生动诠释。

伊春路25号楼高8层,常住居民32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18户,残疾人3户。第四网格党员中心户在了解楼内居民加装电梯的需求后,第一时间联系楼内3名党员骨干和热心居民,组建加装电梯自治管理小组,通过多次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10余条,第一轮动员后,便有30户居民同意加装电梯。

“需要居民全部同意,这是推进工作的最大‘拦路虎’。”薛玉瓒告诉记者,当时2户居民不同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房子一个闲置、一个常年出租,“这是人之常情,能够理解。作为调解者,我们要说服别人,首先得说服自己。”薛玉瓒以学区房加装电梯后转手、出租可以升值等为由说服对方,并发动支部党员、老邻居“敲边鼓”讲感情,最终全楼居民达成一致。

加装电梯算是社区的“大事”,但对于社区党委来说,摆在面前的更多的是诸如下水道堵塞、垃圾乱堆放、楼道灯不亮、邻里纠纷矛盾等这样的“小事”。“基层治理无小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每件小事都是群众关心的事,只有把每件小事当作大事来抓,才能做好基层治理。”丁泉说,“基层治理具有繁琐性、突发性,正是这群老党员的耐心和奉献,才成就了居民的幸福生活。”

为了解决老楼水管堵塞问题,77岁的第一网格党总支书记单坤珍多次跑腿,多方比价寻找施工单位,只为给老百姓省钱;75岁的第四网格党总支书记杨效森曾多次吃饭吃到一半就赶往现场,解决楼院古力井冒溢、打架纠纷等问题; 65岁的伊春路8号楼长高美秀在抗疫巡逻时受伤,老伴冉德青二话没说替岗……

在伊春路社区党委,骨干党员平均年龄70岁,却依然冲在最前面。“不忘初心”——当问及“为何满头银发,还能如此拼命”,单坤珍只回应了这一句话,简单却分量十足。

城市基层治理永远“在路上”。记者了解到,以社区党委开展的“学党史践初心,凝聚奋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今年,伊春路社区党委还将新建八个网格党群服务站,联合“党群e家”线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为民服务阵地;针对辖区老年人和残疾人多的现状,诚邀“红色合伙人”和社会组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居家和康复服务。

党组织档案

伊春路社区共有8个网格党组织,分设17个党支部,党员699名,骨干党员平均年龄70岁,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该社区曾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文/图)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