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加快创业城市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上海开班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5日讯 为开阔推进创业城市建设工作的市场化视野,提升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2日起,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加快创业城市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上海开班。

上海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大都市,也是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之一。千里赴沪,50人的团队只有一个目的,即围绕“青创十条”,直面城市发展竞争,表达城市发展愿景,通过学习上海创新创业先进经验做法,在深思细悟中,鼓荡城市创业激情。

“创业城市”建设——

首先应该给予年轻人想象力

一座创新创业之城,一定有精彩的创新创业之人、创新创业经历。

刚刚来到上海不久,参加培训的学员就在交流中听说了这样一则故事:1986年出生于淄博的陈嵩,2009年于上海本科毕业,从办公面积 10 平方米的出租房创业,仅用7年时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互联网+视频制作”领域新三板上市第一股。“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独自一人,白手起家并快速成长,实现梦想,需要他个人的努力,但我相信更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给予的资源、机遇等软环境。我们青岛建设创业城市必须打造公平、公正的环境,给草根创业提供一个充满希望有可以施展拳脚的环境,给普通人更多成长的机会,城市未来发展才会有无限可能。”来到上海,培训学员钱文伟谈了他对创业城市最初的认识。

如何深刻理解“青创十条”?如何构建创新创业人才体系要素?借鉴上海经验,如何优化配置创新创业生态?创新创业人才是一座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创业城市建设,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又如何变“藏龙卧虎”为“龙腾虎跃”,这检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吸引力; 从一个创业者,到开始梦想成为企业家,或许,这是一座创业之城应该给予年轻人的想象力;今天的创新巨人,当年也是奇形怪状,但如果一开始就总是挑毛病,他永远长不大。带着这样的疑问来上海,连日来,专家分享交流、学员思辨讨论,一个个“上海答案”不断清晰。

对于新生事物——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25日上午,培训学员来到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拥有6亿多用户,为上千万音频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对于新东西,上海一直强调‘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所以,包容之下,‘互联网的下半场’给了上海很多机会。培训老师也讲‘面向未来做现在’,青岛创新创业需要聚焦未来发展趋势,给新生事物更多发展空间,打造青岛城市特色IP。”培训学员崔嶙说。

创业城市,一定是一个具有完备创新创业生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迸发,各类创业主体都能够实现创业梦想的城市。

专题培训邀请的专家学者、商界领袖有的是上海人,有的是新上海人,在介绍起上海新经济近几年发展时,满脸自豪。如新零售的先锋“盒马”首店,“种草神器”小红书,势头凶猛的电商新贵“拼多多”,AI独角兽商汤科技,年轻人的“天堂”哔哩哔哩。拔节生长的互联网公司聚集在上海,拥抱互联网的姿态越来越主动。

“上海将对新业态、新产业探索‘沙盒’监管措施,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门槛,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均允许相关市场主体进入,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培训学员戚莉说,“上海强调创新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应对新生事物应有足够尊重和耐心,也要有宽容失败的胸襟,毕竟无数次的试错才会有创新创业的成功,而这,正是‘李佳琦’们能在上海发展起来的真正原因。”

环境“优”无止境——

要有“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

创业城市建设,是一场关乎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应该是一种城市的集体自觉。

除了专家分享交流,培训学员还被置于上海这座城的“最鲜活的实践场景’中去体悟。在上海中成智谷,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智力创业“三创”企业集聚,这个由老厂房改造的偌大产业园区,给了培训学员意想不到的“创新”惊喜。

“参观中,相关负责人无一例外都在强调一个点,那就是上海为优化营商环境久久为功。”培训学员董艳说,“到现在,上海关于营商环境的改革已到4.0版,‘钉钉子’精神甚至细到一个流程的增减、一张清单的长短、一段时间的压缩。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并为优化青岛的营商环境持续努力。”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传华是此次上海培训班的带班领导,他说:“本次专班培训,传达的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愿景,即鼓荡激情、再次创业,也是我们对标先进、探索青岛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起点。创业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发力,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路径打法,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把上海所学所悟切实转换为激发青岛创新创业的实际行动,确保创业城市建设工作起好步、开好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