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岛市“家长大课堂”第一讲开讲,优秀父母要做好这五项修炼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7日讯  当今社会正在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域教育时代”,家庭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支持学校教育、推进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天上午,2021年青岛市“家长大课堂”第一讲在青岛六十七中学开讲,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刘启辉作了题为《优秀父母的五项修炼》辅导讲座。同时通过青岛市教育局官网、官微推送活动情况,观海新闻客户端、蓝睛新闻客户端同步进行视频直播。

讲座中,刘启辉副教授从“成熟、独立、责任”三大养育子女的目标出发,把有效养育子女的方式比喻成盖房子,指导家长用优秀父母的五项修炼支撑起安全稳固的家庭环境,实现有效教育。

修炼1:爱,要无条件的接纳,不要让爱承担太多成绩、成功等附加条件,用充足温暖的情感保障子女内心的安全感。同时避免走入溺爱和直升机式教养的极端。

修炼2:欣赏,想使孩子发展的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利用“期许效应”,及时、准确、具体地表达鼓励和欣赏,巩固孩子的好行为和好习惯,避免批评、贬低、否定等消极话语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

修炼3:温暖,父母要给予孩子情绪、情感的满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安全感才是孩子主动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石。物质生活有求必应的当代家庭却在学习这件事上要求严格,这样的钟摆式的教育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只有融洽的父母关系、稳定的母亲情绪、持续一致的标准要求,才能补给孩子充足的心理营养,筑牢家庭教育的定海神针。而过多的打骂、苛责、批评会让孩子识别到危机,本能地选择战或逃,逐渐关闭心智大门。

修炼4:陪伴,亲子关系是“养”出来的,而非“生”出来的,孩子从小和父母形成的依恋情感是未来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倘若父母没有和子女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而过于严苛要求的家庭氛围容易让孩子感到窒息,从而走向极端。父母的陪伴不应是“物理的存在”,而要用高质量的陪伴,避免频繁更换子女的教养环境,当错过孩子最需要陪伴的人生前段,留下的只能是目送孩子远去。

修炼5:规则,父母类型根据教育要求和情感反应的高低,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溺爱型。其中权威型父母是最为理想的类型,对待子女教育高要求,回应子女情感高反应,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规。专制型父母,高要求低回应,即使能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也容易产生情感空洞,出现“空心病”等不良心理现象。规则意识的建立,是从即刻满足,到延迟满足,到自律,再到坚持。溺爱和不确定是规则建立的天坑,要温柔地坚持,稳定地遵守,不按自己的喜恶赏赐孩子,和孩子一起按规出牌。

讲座结束,刘教授还与家长们进行了现场互动,就手机管理等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性问题进行了解答,引起家长们的普遍共鸣。

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处处长翟林林介绍,2019年,青岛市教育局经市编办审批,在全国教育系统率先设立独立的行政性质的家庭教育处,专门负责全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在市教科院设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家庭教育课程研发、教学研究、科研等工作,各区市相应配备工作人员,为青岛市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健全了管理机制。

青岛出台了多项政策引领家庭教育发展,用多个平台普及家庭教育指导,多维服务阵地推动家校共育进程。

市教育局建立市、区市、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大课堂”机制,采取现场+直播方式实施。精选主题及专家,有计划、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子能力。市级“家长大课堂”每季度组织一讲。2020年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分别组织了7次线上、1次线下“家长大课堂”。两年12次的“家长大课堂”,视频点击量达到590.7万人次,受到全市家长的欢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