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佛山、合肥三大家电基地,谁执牛耳?北青岛、南株洲,轨道交通谁更胜一筹?

“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纷纷“回归”实体经济、进军制造业。曾经的制造业之都青岛,拿什么与之竞争,占得一席之地?在我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上,青岛如何做出新的应有贡献?

使命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青岛这两个产业集群肩上——

从2019年起,工信部通过集群竞赛的方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先后通过两轮集群竞赛,历时近两年,遴选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名单近日开始公示。

其中,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榜上有名,是4个(其他三个城市是深圳、南京、成都)拥有两个席位的城市之一,彰显了不凡的实力。

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丰富、空间布局合理、企业竞争力强、分工协作水平高,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我国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关键。

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经国务院同意,由工信部组织实施,目的是从全国遴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示范,从中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而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竞赛旨在通过“赛马论英雄”,从不同行业领域内的领先者中,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选出能承担国家使命、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让它们去冲击“世界冠军”。

两个集群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国家队”,充分体现出青岛市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应当花大力气重点培育,以此重塑制造业之都的核心竞争力,并发挥好这两个产业集群的示范引领作用,“高举高打”,牵引青岛制造业实力整体跃升。

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

第一批

1、广东省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

2、江苏省无锡市物联网集群

3、广东省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

4、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

5、广东省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

6、江苏省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7、广东省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

8、江苏省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

9、湖南省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10、湖南省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

11、江苏省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

12、江苏省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

13、安徽省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

14、上海市张江生物医药集群

15、陕西省西安市航空集群

第二批

1、浙江省杭州市数字安防集群

2、山东省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

3、浙江省宁波市磁性材料集群

4、广东省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

5、山东省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6、江苏省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

7、广东省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8、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

9、四川省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10、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

01、赢得未来的必争之地

要读懂“先进制造业集群”,可以将其拆成“先进”+“制造业”+“集群”三个词来进行理解。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完整、规模体系庞大、配套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

要想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必由之路。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关键词是集群化。集群化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各地紧抓产业升级窗口,把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排名榜首。作为制造业大市和信息通信产业重镇,深圳是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最大聚集地。

排在名单第二位的是无锡市物联网集群。自“感知中国”提出以来,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一日千里。目前,无锡物联网企业已超3000家,涵盖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条,“十三五”期间保持年均20%以上高速增长。

上海市提出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自主创新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创新源。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71.33亿元,占全国比重约为22%。上海成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头部企业最集中、产业链最集中的地区。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是南京的传统强项、名牌产业,早在2010年,南京市便被工信部认定为首个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从基础软件到应用软件再到新兴软件各领域,南京市加快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条。2020年,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约5900.6亿元,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四。

一直以来,东莞坚守制造业,主攻智造转型,努力从传统“世界工厂”转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之都”。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入选“国家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2019年东莞智能手机产量共计40573.98万台,超过全球出货量的四分之一。

在创新机制和利好举措的推动下,先进制造业集群正推动企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由“物理相加”转向“化学相融”,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赵作权认为,“地方通过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凭借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将有效促进产业、创新、人才、资本、数据等资源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据悉,下一步,工信部将形成“十四五”时期全国集群发展的一张蓝图,包括制定实施专项发展行动、支持集群内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政府投资基金支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等举措,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02、青岛、广佛惠、合肥,家电三强再PK

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位列第二批第二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电产业一直扮演着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重要角色。

青岛市家电产业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从青岛走向世界的“五朵金花”,有三朵属于家电品牌——海尔、海信、澳柯玛。

历经30余年发展,“金花”依旧长盛不衰,自身不断进化的同时也带动青岛智能家电产业成长为以智能家居产业生态系统、新型显示产业生态系统为核心,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等多产业联动发展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2019年全国家电行业总产值1.53万亿元,青岛家电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接近30%。

依靠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青岛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人才落户。

目前,青岛正依托海尔HOPE开放式创新平台、少海汇智能家居服务平台、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纳云物联平台、柠檬豆家电供应链SaaS服务平台等众多开放性平台,不断推动家电产业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培育更多智能家电创新企业。

此次入选“国家队”是国家对青岛智能家电集群发展成果的肯定,但并不意味着青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还有一个与家电相关的产业集群,而且位列第一批第五名,远高于青岛智能家电集群排名,这个集群便是广东省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

近年来,广州、佛山、惠州三地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联动,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三地辐射带动全省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超过万亿元,已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显示家电配件产业链。

此外,青岛还面临着一个“隐形对手”——此次没有上榜的合肥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青岛、佛山、合肥,是中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也是正面PK的对手。

合肥家电产业集群此次虽然未上榜,但其实力不可小觑——“四大件”(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合肥造”白电产品占国内1/4市场份额;智能家电产品占全部家电产品比重超三成;白色家电本地平均配套率约为70%,核心配套率约为75%;195余款产品(系统)通过国家智能家电联合评价认证,总数居全国第一。

青岛一定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以此次入选“国家队”为契机,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风口,以智能化为方向,全力提升家电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和能级。

03、北青岛、南株洲,谁更胜一筹?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位列“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第二批第5名。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最早可追溯到1900年建成的“四方机厂”。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从这里出发,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此后,中国铁路工业一个个“第一”在此问世。迈入新世纪,“青岛造”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实现了不断超越。

从仅有一家传统机车车辆厂,壮大为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目前,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成为国内最主要的高速列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拥有包括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等三大主机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79家,产品本地配套率超过50%;2019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产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建设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三级跨越。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程研发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工业设计中心2家,国家高速列车创新中心也落户于此,成为高速列车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备受瞩目的我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也正是从这里驶出。

但也要注意到,此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还有一家轨道交通装备“题材”的产业集群——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而且排名比青岛靠前——第一批第9名。

来看看对手的实力:

近年来,株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深入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已成长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集聚了30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条,拥有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等110个创新平台,是全国唯一的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

如今,株洲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27%,位居全球第一,城轨车辆国内市场占有率30%,动车组、机车车辆电传动系统等多个产品销量均为全国第一;2020年,产值超过1600亿元。

青岛与株洲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上各有优势,但株洲整体实力更胜一筹,青岛必须提速,紧紧追赶。

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有利于汇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青岛两大产业集群用事实证明了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决心与实力。

但入选“国家队”只是开始,青岛后面的路,还有很长。 

作者 | 沈默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