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专业实训干部走进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30日讯 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去年,上海提出要重磅打造26个特色产业园区,其中智能制造占8个,而在这8个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中,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又尤为特殊,这个园区没有制造,而是唯一一个定位于“服务”的园区。园区为何能够聚拢如此之多的头部企业,又是如何通过数字化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上海外高桥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进行专业实训的干部进行了调研与思考。

与一般特色园区制造气质浓厚不同,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更具商业气质。3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橙色的主体建筑整齐划一,装修时尚,如果不是入驻企业将自家的logo高挂在最显眼处,会被人误以为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国际学校,这里就是全球“工业精密机床”的展示集聚地。

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外景。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安琪介绍,利用自贸区国际贸易便利的优势,这里主要为以数控机床、机器人、刀具为重点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展开贸易服务,如保税展示与演示、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拨、贸易代理、检测认证等业务。目前已经聚集了来自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150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了全球Top10机床企业中的7家企业,全球Top100机床企业中的41家企业。 每年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全球工业天团”,有近一半企业由这家园区服务。

“整个园区就像一条奢侈品商业街,一般机床展只有3到5天,短暂时间不仅不能细致了解一台机床的特点,且物流、组装成本极大,而这种让企业常驻园区的做法,则保证了企业‘365天’的展示交易。”专业实训干部赵志岳说。

如此之多的国际高端品牌入驻,除了位于自贸区国际贸易便利的优势,贯穿于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服务,则是这家园区集聚效应明显的“拿手功夫”。

“这个园区,是先有企业,再有房子。因为各种机床的高低不一,对建筑承重要求不同,一些尖端机床要求的苛刻室内环境也不尽相同,这等于是‘私人订制’了一套适合机床企业的物业形态。”专业实训干部孙鹏说,“当然,这种精致服务,还延续到有专门的团队对接入驻企业的货物报关、报检、物流等各个环节。”

工作人员向专业实训干部介绍瑞士GF展示馆。

如总部位于瑞士,有200多年历史的乔治费歇尔集团(简称瑞士GF)就是因此而入驻的企业。在瑞士GF的展示大楼,记者看到这里摆满了各种精密机床,尤其是成立不久的GF亚洲首个金属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汽车、网络通信等诸多领域。据介绍,瑞士GF一年在中国国内销量近1000台,这在机床领域是非常大的数字,而通过园区的展示就销售了国内产能的一半。

在数字经济时代,只要商业聚集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新故事发生。据介绍,作为全球密度最高的机床巨头驻扎地,全国近30%的进口机床来自该园区平台的客户企业。

专业实训干部在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

“形成规模后,这家园区就有了一个‘数据池’,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大体判定国内高科技产业如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数码电子等产业的大致发展状况、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哪些国家的什么设备分布在什么区域。”专业实训干部杨景说,“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底座。”

而这,也正是园区未来筹谋的,即依托自身高度集聚性、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内企业供需信息的互联互通、高效协同,为国内外制造商、供应商、买家之间开展国际和国内贸易拓宽渠道、消除壁垒。(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