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睡千年的文物等你来赏!青岛市博物馆首展211件南海丝路考古发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31日讯 南宋青白釉弦纹瓷执壶、宋代青釉划花子母盒、元代青釉莲瓣纹双鱼洗、唐代—元代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今天上午,来自海南省博物馆的《涨海推舟 千帆竞渡: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大展》在青岛市博物馆开展。211件南海水下文物首度汇聚岛城,讲述上溯千年的海上丝路的交流与繁盛。

此次展览,由青岛市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展期将至6月6日。在青岛市博物馆东区一楼,211件/套文物分陈于四个版块:礁起礁没、帆起南溟、千年守候、舸楫齐扬,分别对南海海域地理地貌特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形成、宋代“华光礁I号”沉船、南海历代出水文物进行介绍,通过对南海出水文物的展示,科普南海自然生态,普及水下考古知识。

其中两件文物尤为引人注目。南宋青白釉弦纹瓷执壶,口径11.5厘米,足径8厘米,高19.2厘米。器物表面还胶结着珊瑚。它于2007年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出水。束沿盘口,直颈,圆肩,鼓腹。长曲流,瓷胎细致洁白,釉色清白素净,有开片。颈部近肩处可见一圈弦纹装饰。

南宋青白釉弦纹瓷执壶。

另一件是清代的男子石雕像,高163厘米,在2015年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石像头部微倾,抬头平视远方,面色平静。隐隐似含笑,头戴官帽,身着官服,胸前还有一鹤形图案:鹤正展开双翅,伸颈张口,作鸣叫状。石像的腹部微微隆起,腰系宽带,宽袖长襟,脚蹬官靴,立于平台上。左右手置于肚腩前,似正托举一物。神态鲜活生动。

清代男子石雕像。

这些器物雕像,令观众站在海上丝路东海航线的重要节点青岛,得以遥望南海航线的辉煌,了解南海涨海祖先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所做出的贡献,臆想其时盛况。同时,通过展览,也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传递给观众。

据了解,青岛是古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重要节点城市,同样见证着海上丝路的形成与发展。在展览尾声的“番外篇”中,青岛市博物馆还特别策划了追溯青岛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渊源的展览章节,细数青岛周边海域水下考古文化遗产的内容,深挖海上丝路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价值,助力青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