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过程牺牲仔虾7千余万尾,水产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4号”是这样诞生的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8日讯 “一将功成万骨枯”,用来形容刚刚被农业农村部审定的国家水产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4号”的诞生,一点都不夸张。

“黄海4号”的选育,一共做了5代。每代以50左右批次、每批次30万尾仔虾为基础,按照选留率3%-5%的标准,也就是保证每100个仔虾里面只有不到5个的成活率进行胁迫选育,最终培育出了耐高pH、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的新品种,但同时,在5代共7350万尾仔虾的选育过程中,7029.4万尾仔虾被牺牲。

死生亦大。“黄海4号”新品种的培育成功,无疑壮大了我国的海水养殖种业,为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种源。

亲虾选择:父母是“黄海1号”和“黄海3号”

培育中国对虾新品种的重要一步,是选择亲虾。亲虾,也叫种虾。就中国对虾而言,也特指母虾,因为每年十一月初,交尾之后的公虾就会死亡。

中国对虾“黄海1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自1997年就开始培育中国对虾新品种。20多年来,先后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2号”、“黄海3号”和“黄海5号”,填补了我国中国对虾新品种选育的空白,推动了中国对虾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对虾“黄海3号”

中国对虾“黄海4号”就是以“黄海1号”和“黄海3号”为基础群体,以收获体重和耐高pH胁迫为目标性状进行培育。参与了“黄海1号” 和“黄海3号”培育工作的黄海所海水养殖生态与技术研究室研究员何玉英介绍,中国对虾每次选育的目标,都跟产业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1993年白斑综合征的暴发,严重打击了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为了重振产业,“黄海1号”的培育主要针对生长速度。到“黄海3号”时,产业已经被带动起来,急需面对的是养殖水体中氨氮和pH变化对中国对虾产量和生长的影响。耐氨氮能力强的“黄海3号”,能较好地适应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变化,降低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中国对虾“黄海4号”

开放的养殖环境,使中国对虾特别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高温、多雨、台风等环境,都会导致养殖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失衡。何玉英说,pH值作为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指标,其变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动物的代谢,还可以影响氨氮、硫化氢等其他水质因子的变化。随着近些年我国渔业水域环境恶化、恶劣天气频发,特别是夏季受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pH值多在9.5以上,水质缓冲能力差、养殖难度大等现状,培育出具有优异抗逆性的中国对虾新品种,成为产业所需。“黄海4号”的培育由此而来。

五代选育:仅选育过程就牺牲仔虾7029.4万尾

2011年11月,黄海所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黄海3号”亲虾共计9600尾作为基础群体,开始选育具有耐高pH胁迫的中国对虾新品种。

中国对虾“黄海4号”耐高pH胁迫实验

为了减少成本,选育时用的都是仔虾。仔虾,也就是虾苗,体长1厘米左右,可以直接放在池塘里养殖。据何玉英介绍,一般情况下,一只亲虾每年可以产卵3-4次,多时5-6次,最终能生产1万尾左右的仔虾。目前,1万尾仔虾的市场价格在80-100元。

虾卵长成仔虾,大约需要15-20天左右。这个过程也叫幼体繁育,因为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是在室内车间扩繁。2012年4月,按照体质健壮、附肢完整和活力强等标准,黄海所研究人员从混合组建的基础群体中挑选亲虾8250尾,进行51个批次的幼体繁育,待幼体发育至仔虾时,每批次随机取30万尾,进行耐高pH胁迫实验。

何玉英说,为了选育出本身具有耐高pH潜力的新品种,每一个批次的仔虾,都被统一放在胁迫条件一致的专用试验池,给予一个高强度的选择压,保证100个仔虾里面只有不到5个成活。因为每代都要做大约50个批次,选育任务非常艰巨。“最忙的时候,是把组里的科研人员进行分组,二十四小时对高pH胁迫选育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选育效果。”

在选留率3%-5%的标准下,2012年的1530万尾仔虾只存活62.7万尾(选留率4.1%)。

当年11月,这批存活的仔虾发育成熟,养殖收获时以平均个体体重为选育指标,筛选6270尾亲虾进行留种和越冬,完成第1代群体选育。

按照类似步骤,每年选育一代,经过连续5代的群体选育,7350万尾仔虾中有7029.4万尾被牺牲。

中试示范:确定新品种特征明显性状稳定

两年中试,即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主要目的在于评价新品种的选育效果。养殖示范,一般在中试之后大规模展开,目的是为了确定选育的新品种特征明显、性状稳定。

中国对虾“黄海4号”规模化苗种繁育

2017-2018年,中国对虾“黄海4号”以“黄海1号”和“黄海3号”为对照品种,分别在山东、河北相关企业进行了两年中试。之后,又在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地进行了大规模养殖示范。

据介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国对虾“黄海4号”耐高pH胁迫成活率分别较“黄海1号”和“黄海3号”平均提高32.2%和16.3%,收获体重分别提高5.1%和10.7%,具有耐高pH胁迫、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和规格整齐等优点,适合在我国长江以北人工可控的海水中养殖。

何玉英说,培育一个水产新品种,不仅考验一个科研机构的科教水平,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中国对虾“黄海4号”历经10年才拿到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这在业界其实比较普遍。就资金而言,7000多万尾仔虾并不算成本,因为亲虾和仔虾都是育种的一个环节,成本主要来自合作企业的水、电、饵料、车间、池塘和人工。

目前,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构成了国内四大主要对虾经济养殖种类。相较而言,南美白对虾属于大众品牌,中国对虾则因为产业规模小、价格比较高,所以比较小众和奢侈。不过,中国对虾的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比南美白对虾更高。何玉英透露,中国对虾“黄海4号”在做pH选育的同时,也在慢慢向耐盐碱水方面过渡,以拓展中国对虾的养殖空间,推动中国对虾逐步走向大众市场。(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