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万锤、耗时4个月......青岛六旬老人雕刻大型铜章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12日讯 “去年11月份我就开始构思打底子,今年1月初开始动手,前几天这枚印章才正式雕刻完成。”在市北区居民李守敬家的工作台上,一枚金色的大型印章格外醒目。

记者看到,这枚铜质印章上方镶嵌了貔貅,寓意吉祥如意;底部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四面除了一面为作者落款外,分别书毛泽东书法《七律·长征》《西江月·井冈山》和《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这枚铜质印章底面为20厘米的正方形,高56厘米,仅一个就约16余斤重。“一般市民所用的印章多为长宽各1.5厘米,高4厘米;书画家所用的最大的印章也就长宽各5厘米,高15厘米。既然是献礼,就要与众不同,这也是挑战自我。”年过六旬的李守敬热爱艺术,篆刻、书法、绘画样样拿手。“今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作为艺术爱好者,我觉得应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个有意义的时刻,献礼党的生日。”李守敬说。

“铜比石头硬,而且质地发黏,与其说雕刻,不如说锤凿。”李守敬介绍,铜质印章雕刻是石头印章雕刻难度的10倍。“手拿刻刀的角度、敲锤的力度必须把握准确,要稳、准、狠,每雕刻一刀就要把工具进行处理,防止粘黏。整个作品完成得将近30万锤。”因为雕刻的材质不同,之前的雕刻工具不能使用,必须经过砂轮打磨制作新的工具。刻直线、刻缝隙、刻点、处理底面……记者在其工作台上看到,光工具就达30余种。

为了能提前完成作品,献礼党的生日,李守敬每天的创作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在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李守敬不自觉地搓着双手,他的骨节处已有多处变形,每逢阴雨天便会涨疼,这是40年来艺术坚守的见证。“我是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只要体力和精力允许,我就要继续发挥余热,制作更多的作品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李守敬告诉记者,这枚印章是他迄今为止雕刻的最大的铜质印章。去年,他雕刻的两枚印章已被青岛党史纪念馆收藏,今年,他要带着这枚印章参加青岛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文/图)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