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按斤卖,进口按粒卖!天价“洋种子”背后的种业之痛

新华社哈尔滨4月22日电(记者王建)《经济参考报》4月22日刊发题为《天价“洋种子”背后的种业之痛》的文章。文章称,近年来,国产种子研发能力逐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提升,但仍有部分农作物依赖“洋种子”,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资源保护利用不够,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玉米、个别蔬菜品种等竞争力不强。专家表示,“洋种子”受制于人,必须尽早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改革,提升育种技术和实力。

赵乃育 绘

种子创新能力增强仍有部分依赖“洋种子”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农民崔明种了30多年地,2020年他种了100多亩水稻,品种是“绥粳18”,每亩产量达到1200斤。而在10多年前,他所在地区,缺少水稻主栽品种,仅有的一些水稻品种品质优,但易倒伏,产量低。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聂守军带领团队在黑土地上攻坚,播种、管理、观察、记录、选择、收割,再对收获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理想的品种材料……经过多年努力,聂守军带领团队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质、多抗、香型水稻新品种。其中“绥粳18”成了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主栽品种。近年来,该品种在黑龙江省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去年秋收之际,在黑龙江省和平牧场科技示范园区,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合农71”进行田间实收测产,实收面积5.2亩,平均亩产量336.2公斤,刷新了东北地区大豆实收单产纪录。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一直以来,大豆单产低是制约我国大豆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研究员黄春峰说,这次测产打破了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纪录,说明东北大豆产量还有提升空间,应加快优势品种转化,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引领作用。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大豆种子立足国内有保障。专家表示,我国水稻、小麦的育种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已形成比较健全的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

与水稻、小麦不同,我国部分玉米品种要靠“洋种子”。专家表示,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培育品种源头的种质资源或育种技术方面,国外可以卡住我们的脖子。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推广至今已十余年,是我国部分地区的重要玉米品种,推广面积比较大。黑龙江一企业从德国引进早熟玉米品种,具有早熟、脱水快、抗倒伏等特点,在黑龙江北部得到大面积推广。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蔬菜“洋种子”依赖症已大大改善,但仍有部分高端蔬菜依赖“洋种子”。“国产蔬菜种子按斤论袋卖,‘洋种子’按粒卖”曾是我国蔬菜产业面临的尴尬。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三年前,中国化工集团完成了对瑞士先正达公司的收购,收购金额达到430亿美元。同时我国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全国“菜篮子”寿光市,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从10年前的40%提高到如今的80%以上。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十三五”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青花菜岗位专家李占省介绍,2018年,浙江牵头组建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整合国内外育种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加快品种创新步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目前我国自主育成西兰花品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17年的不足5%,现已提升15%至20%。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蔬菜种子进口2.24亿美元,占种子进口额的一半以上。在一些地区、一些品种,尤其是蔬菜“洋种子”占比超过80%,甚至几乎完全依靠进口。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研究员张慧举例,比如西兰花、洋葱、萝卜、菠菜等,“洋种子”占比仍较高。有专家介绍,甜菜和黑麦草种子对外依存度达到95%以上。

李占省表示,尽管我国蔬菜品种自主率大幅提升,但仍有一些品种的进口依赖度很高,如高端设施农业中的一些蔬菜,长季节栽培的番茄等,还是国外品种占据主导。在引进品种中,涉及设施农业的栽培品种,是进口依赖度最高的,一些品种的进口比例甚至超过90%,如青花菜对外依赖度达到95%,杂交胡萝卜、菠菜、洋葱等进口依赖度90%以上。数据显示,蔬菜种子进口额度最大的前5位,分别是番茄、青花菜、胡萝卜、菠菜和洋葱。

“洋种子”价格受制于人

目前,世界前20强种业集团形成“两超、四强、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据华安证券的报告显示,拜耳、科迪华(杜邦陶氏的农业部门)两者销售额占据世界前20强的60%,并且拥有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先正达、巴斯夫、利马格兰和科沃施四家企业的销售总额占世界前20强的26%,剩余14家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仅占14%,但这些企业都拥有特色的种子业务。

与国外蔬菜种子企业相比,我国种子企业育种研发仍较薄弱,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的现状,又进一步限制企业科技投入能力,形成恶性循环。我国蔬菜种业卡脖子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张慧说,在黑龙江种的胡萝卜和长日照的洋葱、菠菜、番茄等基本上都是进口种子,国内在这方面的种子研发比较薄弱。专家表示,国外种子研发多是在大公司,种质资源的收集都是百年的积累,起步早,科研投入大。而我国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不完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主要依赖科研院所,投入有限,基础薄弱。国内很多蔬菜种子的收集比较杂乱,最原始的种质材料积累不纯正。

李占省介绍,当前的难点,首先是优异种质资源缺乏,我国在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方面起步较晚,相应的储备和鉴定工作相对滞后。其次,尽管我国主导开展了大部分蔬菜作物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但在一些重要农艺性状基因上,比如抗病、雄性不育等基因的挖掘、功能机制研究等,较为滞后。

其三,关键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我国已经开展了单倍体育种、自交不亲和、雄性不育、雌性系等相关研究与应用,但是与国外普遍存在差距,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瓶颈。

第四,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应用不够,基因编辑是农业领域的5G技术,我国在大田作物育种中,已经广泛使用,但在蔬菜上,还只是在少数作物中开展研究,大部分作物没有开展及应用。

专家表示,部分品种依赖“洋种子”,其市场价格和利润受制于人,会影响我国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可能给种植大户带来经济损失,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黑龙江一蔬菜种植合作社去年种了1万多亩辣椒,其中1700亩尖椒和近1000亩圆椒使用的是以色列种子。“国外种子确实好,以尖椒为例,国内尖椒种子只能采两茬,国外种子可以采三茬,而且外形好看、市场认可度高,销售好价格高。”该合作社负责人说,就是进口种子价格太贵了,一亩地仅种子成本就1500多元。“算下来,一粒进口种子就2毛钱,以前播撒种子时,国产种子伴着沙土撒,进口种子就一粒一粒摆,生怕浪费了。”

近年来,西兰花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我国西兰花种子供给却长期被日本、欧洲等地的种业公司垄断,广大西兰花种植户曾陷入“种贵”“无种”的尴尬境地。一种植户表示,像国外的一个品种,芝麻粒大小的种子一包10克,卖150元,还经常买不到。从日本进口的10万粒包装的西兰花“耐寒优秀”,每袋从3500元曾涨到2万元左右。

李占省说,前端成本的上涨还只是直接影响,由于我国西兰花具有“种植体量小”和“产业价值高”的特点,栽培面积只有150万亩左右,但相当于其他一般蔬菜1000多万亩的产值,一旦主栽品种种子供应不及时,就会耽误播期,直接影响我国销售市场的下游供应和出口贸易。

据李占省介绍,西兰花种植户相对集中,我国每年西兰花出口14万吨,在近千种蔬菜中出口占比较高,成为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我国有20多万亩耐热西兰花品种,国内没有耐热替代品种,一旦出现供应问题,农民将遭受损失。”李占省说。

与西兰花情况类似,同样严重依赖进口种子的甜菜产业,也存在类似问题。作为重要的糖料作物,我国的甜菜育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我国甜菜产业中用于机械化精量播种的遗传单粒种,基本上靠进口。糖类专家表示,在我国食糖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依靠进口,世界糖料供应整体处于紧平衡的背景下,一旦外国甜菜种子企业不能按时足量保质地供应种子,我国食糖产业的长期稳定供应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

在畜牧种源方面,受国外品种影响,我国部分优质畜牧品种消失。黑龙江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娣从1999年开始研究民猪,据她介绍,民猪曾是东北地区的当家品种,但随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国外商业化猪种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的涌入我国,使得国内的地方猪种受到极大的冲击,包括民猪在内的所有地方猪种养殖量都急剧下降,种质资源岌岌可危,2016年原农业部公布了我国地方猪中有37个品种灭绝、濒临灭绝和濒危。

种子是农业的基石,现代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被称为农业“芯片”。种业的竞争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高科技战争。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体系加快构建,种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以生物育种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种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外大型种业企业跨界重组日益加剧,强强联手抢占全球市场,我国民族种业仍面临严峻挑战。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湖北、湖南、广西等六省份375个县,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尚未形成种质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组织体系。有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表示,打赢种业翻身仗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种质资源原始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我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但目前完成资源精准鉴定的不到10%,在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

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落实。科研人员缺少产业化推广的精力和能力,而种子企业普遍小而散,科研水平不高。李占省说,日本坂田公司每年都会拿出收入的10%投入科研,也就是一年好几个亿。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前50强种业企业年研发投入为15亿元人民币,仅接近原美国跨国农业公司孟山都公司的1/7。

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工作没有到位,科研人员就有后顾之忧,不愿与企业合作;而企业也不愿投入,担心遭遇侵权假冒。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富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销售大豆种子为主,年销售大豆种子3万吨左右,公司总经理李文国说,部分地区一些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其持有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既包括农作物种子,也包括商品粮食。有的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商品粮,然后作为种子,以低于正规种子价格销售,扰乱市场秩序。还有的种业企业把已推广的良种稍微改变一下性状,就当作新品种推广,造成市场上种子同质化育种现象严重。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农村部已确定,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保持水稻、小麦等品种的竞争优势,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支持种业的政策已经明确,需要科研人员更多创新精神和责任感,企业家更多雄心壮志,共同打赢种业翻身仗。

相关专家建议,“十四五”时期加大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力度。对濒临灭绝的优质地方品种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学习先进种业的做法,注重挖掘有特异性的性状、基因,以丰富优异的种质资源和强大的基因库,为种业向质量型跨越创造技术和物质基础。生物工程技术是育种产业的一把利剑,专家期待相关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能够加快启动实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政策,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界限,以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化,建立完善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组织体系。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