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00个故事连环话|大沽河:城市母亲河,奔腾文明史

青岛日报2020年9月1日9版

碧海潮生是故乡 --青岛100个故事连环话

第五部分·城市景观

53

大沽河:城市母亲河,奔腾文明史

很多璀璨而古老的文明,都是从一条河流开始的。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水系,曲折延展179.9公里,流域面积4161.9平方公里,流淌出的灿烂文明经久不息,熠熠生辉。青岛人把大沽河称作“母亲河”,对于青岛人来说,大沽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流,更是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浩浩汤汤奔腾不息。

大沽河是一条常年性河流,主要支流有潴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桃源河。提起大沽河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动人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大沽河是一条一步就可以迈过的小溪,唐王李世民路过此处,给它起名“大步河”。离河不远的村子里,有一名叫坠姑的女子,生得俊俏,是财主家的丫鬟,与这家的长工常河情投意合,但财主却一心想霸占坠姑,逼迫常河答应,如果劈不开大步河里的大青石就要霸占坠姑。常河险些丢掉性命,最终与坠姑齐心劈开大青石,劈开的地方蹿出强大的水柱,追着财主弯弯曲曲一直追到海里,成为了一条宽大的河流。为了纪念坠姑与爱人,当地人把这条河改名为“大姑河”,又把“姑”字换成“沽”字,意味着河流永远流淌。

鸟瞰大沽河。 宋新华 摄

大沽河,是青岛这片土地文明的早期时间坐标。史料记载,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莱共公逃奔棠地,棠古城址就在大沽河中游东岸古城。《左传》称大沽河、小沽河为“姑”、“尤”,晋人注经时说“姑”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考古调查发现,早在一万年前,大沽河流域就有了人类活动。2012年3至4月份,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开展专项考古调查,在大沽河流域的莱西发现并确定了旧石器地点和旧石器标本,这些地点和标本散处莱西境内大沽河及其支流五沽河、潴河沿岸的土岭沙丘上,旧石器时代距今有1万年以上,这一发现,将青岛地区人类社会历史上溯至万年前。

依靠着母亲河,先民们在这里辛勤劳动,繁衍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早期文明的曙光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沽河流域独立文化区域开始形成,大沽河流域内的众多文化遗址,为我们了解这一段历史提供了切面。大沽河流域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较多,主要有三里河遗址(胶州)、姜家坡遗址(段泊岚)、贾戈庄遗址(蓝村)、西贤都遗址(莱西)、泥湾头遗址(莱西)、产芝遗址(莱西)。今天,在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内的大沽河博物馆,人们可以观赏到大沽河流域各历史时期的出土文物、民俗器物、戏曲道具、水利治理工具等,大沽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北迁遗址、三里河遗址和东岳石遗址的出土文物,很多都收藏于此。

北宋时期,大沽河流域的板桥镇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江北大港。《胶州县志》记载,板桥镇建置于公元623年,唐代板桥镇的海运和海外贸易已初具规模,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海关重镇。这里“人烟市井,交易繁华”,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船队从这里驶向世界,由此可见青岛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岁月悠悠,大沽河滋养着一方土地,书写着一部历史。青岛人独特的居住和饮食习惯,手工技巧和传统工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情怀,都能在这里找到某种源头,这里的故事和情怀永远动人。

2012年年底,青岛市启动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使大沽河流域面貌焕然一新。大沽河上白鹭飞,这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正成为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脉。 马晓婷

54

八大关:“红瓦绿树、青山碧海”的城市肌理

康有为对青岛有一句经典评语:“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此语积淀百年,俨然已作为标志性的意象,成就城市肌理。而要触摸到这独特的肌理与笔触,一定要去八大关。

八大关街区位于青岛太平山以南、汇泉角和太平角之间。历史上的八大关街区就作为我国著名的别墅区、风景区和疗养区闻名八方,同时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和影视艺术基地,自20世纪30年代起,这里就成为影视拍摄的天然摄影棚,也因其独特魅力而成为海誓山盟的胜地,延续至今的婚纱摄影乐园。

建筑令八大关别有风致,并引以为傲。八大关区域内的建筑群南临太平湾、背倚太平山,始建于20世纪初。粗略数来有超过300座楼宇,总占地面积达66.6万平方米。这些建筑的总体特征是,体量小,一般不超过500平方米,多为二至三层的建筑,且有绿树环抱、奇花异草的庭院倚傍。

这一区域的建筑风格迥异,同一条道路之中鲜有雷同,以建筑师的专业眼光来看:它们有的平面对称、中轴线突出,是装饰细致的德国仿古典式;有的是圆形或多角形石质墙面、尖塔屋顶的哥特式;还有的南设敞廊、阳台高而楼层低,是室内装饰粗简的西班牙式……这些汇集了俄、英、法、德、美、日、丹麦、希腊、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同时代风尚的建筑,让八大关“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响亮称谓名副其实。

如此丰富的建筑集汇是何出处?这还要回溯到1932年的青岛。那时的青岛特别市政府将位于太平角南麓、荣成路以东至此前初兴的太平角别墅区之间的区域划定为“特别规定建筑地”,当时的官方文件中称其“前临海滨,松林畅茂,风景清幽,尤为避暑及高尚住宅之胜地”。八大关最初的区域定位即始于此。

在原荣成路和黄海路的基础上,青岛特别市政府先后规划建设了10条道路。这些道路均以中国著名关隘命名,民间称之为“八大关”。

临淮关路2号,1955年,曹禺曾住在这里,并在此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 王 雷 摄

八大关区域内地势南低北高,道路布局为横向7条,纵向3条,两侧均植有颇具观赏性的行道树。在1999年出版的《青岛百科全书》中,对于道路及树种均有词条记述:“以广东韶关命名的韶关路种植碧桃;以山西宁武关命名的宁武关路种植海棠;以河北紫荆关命名的紫荆关路种植雪松;以安徽正阳关命名的正阳关路种植紫薇;以甘肃嘉峪关命名的嘉峪关路种植枫树;以北京居庸关命名的居庸关路种植银杏; 以安徽临淮关命名的临淮关路种植龙柏;以河南武胜关、函谷关命名的武胜关路、函谷关路,以河北山海关命名的山海关路,均种植法桐。10条道路纵横交错,走向笔直,仅有少数几条顺应地势,略有轻度转折。

每逢夏日,八大关的道路两侧绿阴蔽日,而传承德租时代对于区域内建筑围墙和大门设计的严格要求,花园住宅与道路之间,往往留有较大空间,如此既形成了明晰的私人区域边界,又为路人提供了红瓦、绿树、蓝天、碧海的如画美景。建筑博览、道路园林、海滩岬角,八大关作为度假疗养胜地名不虚传。

到了1935年,区域内规划的10条道路陆续建成,当时的国民政府将道路沿线土地分批放租,吸引中外资本家、银行家、外交官、地方政要纷至沓来,他们在此租地,建造别墅,据说,当时的市长沈鸿烈,就曾在正阳关路7号置有一处房产。

2001年,“八大关近代建筑”位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09年,青岛八大关从全国200多条申报街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近几年,八大关中的楼阁和庭院陆续打开大门,面向公众开放。艺术展馆、露天雕塑园、德式餐厅、异国咖啡馆、名人书店、特色民宿……人们不仅可徜徉于保存完好的“红瓦绿树 青山碧海”之间,还可走进这些历经近百年风雨的楼阁院落之中,体验延续至今的老青岛的欧陆风情,触摸历史的沧桑,感受时间的静止。 李 魏

55

太平角:佩戴“水晶珠链”的优美“颈项”

从太平角一路19号莫奈花园的楼顶露台望出去,青岛700多公里海岸线上最秀丽的海岬尽收眼底。太平角蜿蜒的曲线犹如青岛山海优美的颈项,裸露于海畔,绿树苍柏间老别墅的屋顶与斑斓围墙影影绰绰,宛若颈项上璀璨的“水晶珠链”。

上世纪30年代,女作家苏雪林就在这太平角的崖石之上,看见了从未见过的美景:这时正是午刻,太阳当空,放射万里皎洁的晴光。天色是正蓝的,海水也是正蓝的;天上仅有几朵白云,海上也仅有几叶白帆,整个空间,除了光明,似乎更无别物。她动容:“这是佛书上的‘光明之域’!这是但丁《神曲》第九重天上的上帝所居的万福的‘水晶之海’。”

位于青岛八大关景区东侧的“光明之域”,西起太平角一路,东至太平角六路,香港西路以南至滨海沿线,整个区域占地面积约110公顷。2001年太平角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纳入《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据初步统计,目前在该区域内,现存的老建筑有140余处,它们多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多国内外建筑设计师留下的经典之作,成为这座中西合璧的时尚之城的最早见证。

花石楼,当是水晶珠链中最为耀目而又为人熟知的一颗。1930年初建之时,它就是太平湾畔如画的田园景象中核心的构件。那一年,在上海经商的俄国商人涞比池承租了黄海路南端的一块土地,起造一栋别墅。档案显示,建筑师王云飞曾对设计进行多次修改,最后确定了古堡式的建筑方案。别墅前方留出宽大的花园,进行了精美的布置;因内墙采用了大量带有花纹的滑石镶嵌,遂被青岛人称为“花石楼”。

在长期从事青岛近代城市发展和建筑研究的青岛籍学者金山看来,这座别墅建筑与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彼此映照、相得益彰:“建筑和前方的第二海水浴场(也称太平角海水浴场)共同构成一幅具有童话色彩的城市画卷。画卷的前景是蓝色的大海和水平伸展的金色沙滩……古堡般的别墅位于构图的中心,体量紧凑而敦实,形体轮廓变化丰富,纵向构图富有韵律,雕塑感强烈,成为整个画卷的点睛之笔。”

每一处建筑的出现,正如同女子颈项上的珠链,总能够恰到好处地打破海岸的构图,为由陆到海的过渡增添些许趣味。而当这串珠链不再是只可远观的神秘风景,而是可以近赏和体验的场景,它便又平添了故事与剧情的张力。

位于太平角湛山二路1号的欧式别墅。 王 雷 摄

目前在该区域内,已经开放了花石楼,公主楼,蝴蝶楼,地质之光展览馆,西班牙风情馆,比利时文化体验馆,以及沿着太平角一路延伸的德国黑森林音乐餐厅,太平湾现代美术馆和太平湾雕塑园,遇见梵高咖啡馆,莫奈花园主题精品酒店,郭沫若书房……

它们所承载的新内容与新功能,大体都与初建时彼引衔接:比利时文化体验馆,也称THE SABLON,正是1947年至1949年的青岛比利时领事馆原址,目前这里打造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比利时文化元素空间,有比利时传统风格的古典家具,食品,精酿,来自比利时的古老钻石品牌;地质之光展览馆是李四光在青岛工作和休养的旧居,现在这里布置有一个关于这位地质学家生平和研究成果的小型纪念展;蝴蝶楼则是著名剧作家洪深与上世纪三十年代明星胡蝶拍摄《劫后桃花》的所在,走进这里,步入院落和小楼,就能体验到昔日剧组驻扎时的场景;郭沫若书房,据说郭沫若先生正是在这里校订了在青岛发现的明代类书《册府元龟》,在这处郭沫若旧居院中小坐,春风拂面,果真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也许正因如此,这里也常常成为各类演艺抑或小型颁奖礼的举办地……

历史文脉与时尚功用在老建筑、老院子里延续融合,人们所感知到的,不仅仅是它的外貌颜值,更是一段于故事中“复活”的历史传奇。

艺术、旅宿、餐饮、文学、科技……多业态的聚合共同彰显以建筑为依托的城市人文风貌,制造品得到、住得下、更显丰富多元的体验式欧陆风情,这也正是青岛正在推进的“八大关—太平角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努力要传递的城市特色——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品鉴、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可体验的公共文化聚落呼之欲出。透过水晶珠链的映射,它五彩斑斓,更觉耀目。 李 魏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