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扶贫井”串起小村的乡村振兴梦

四眼“扶贫井”,串起了如今的“柿柿红”,串起脱贫致富的产业棚,串起小村的乡村振兴梦。

4月20日,经济日报记者到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台头中村察看一个16万元扶贫项目带来的新变化。作为曾经的青岛市经济薄弱村,台头中村通过钻打“扶贫井”、铺设灌溉管道、建设高温棚、种植樱桃西红柿,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阳春里柳枝婀娜,花儿吐艳。放眼望去,台头中村外十几个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一串串玛瑙似的樱桃西红柿挂满枝头。大棚种植户贾丽娜打开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水管开关,滴灌的水渗入植物根部。喝足“扶贫水”的樱桃西红柿生机盎然、分外甘甜,每斤卖到了十多元钱。

平度市明村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右二)正在介绍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

“因为有了这四眼井,去年我家盖冬暖大棚二十多万元的投入当年就收回来了,还挣了好几万元呢!一年有八个多月盛果期,天天卖钱!”果农贾丽娜自豪地说。

2020年之前,由于缺少便利的灌溉设施,村民们只能在地里种植小麦、玉米,基本靠天吃饭,一亩地年收入不足1000元。这一直困扰着村民的生产和村庄的发展。台头中村“两委”干部反复琢磨,精准论证,明村镇党委、政府也多次帮请水利和种植专家实地考察,最后决定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6万元,打了4眼“扶贫井”,铺设管道一千多米,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村民引来希望之源。

优质的井水浇灌出了致富的希望,浇灌出了产业的振兴。村民们顺势而动,依托当地的国家地理标志标产品“大黄埠樱桃西红柿”成熟的种植习惯和经验,一个个大棚拔地而起。

“扶贫水”加上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以及优质的土壤,长出的樱桃西红柿大小适中,圆润形好,果肉丰富,甘甜可口,收益可观。贾丽娜2020年带头建了一个大棚,看到收益好,2021年她又建了两个。目前,采摘樱桃西红柿的雇工达到8人。

仅一年功夫,台头中村樱桃西红柿大棚从无发展到12个,2020年台头中村的5个樱桃西红柿大棚,总收入150万元左右,是原来种植粮食作物或西瓜收入的十几倍。

平度市扶贫办从立项、建设到建成验收,全程参与,严把项目质量关。

脱贫摘帽,只是新生活、新奋斗的开始。台头中村因地制宜、因情施策,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产业振兴之路。产品有特色、重品质,产无忧、销无虑。台头中村“两委”干部正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继续铺设管道,确保更多村民用上“扶贫井”,走上致富路,让“扶贫水”为当地群众带来“金山银山”。

村民的干劲足了,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扶贫井”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滋润了老百姓的心田,架起了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桥梁”。(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 通讯员 孙京信)

(稿件原载于2021年4月20日经济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