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直机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6日讯 连日来,青岛市直机关各部门单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市委编办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台账,狠抓推进落实,提前两个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任务,为事业单位有序衔接推进各项任务,服务群众、为民办事提供了组织保障。改革试点期间,着重强化公益属性,重点优化完善了创业城市建设、健康大数据、疾病预防控制、民政事业综合服务、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机构设置、职责配置和运行机制。加大用编计划统筹力度,将全年全市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用编计划的78%配置在民生相关的教育、医疗疾控、安全生产、乡村振兴和街(镇)等基层一线。结合民生难题“大排查”,聚焦“上学难”问题,积极争取省上给予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组织市、区(市)两级深入挖潜、统筹调剂,建立周转专户,进一步满足中小学教师配备需求,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

市司法局致力于做到惠企服务零距离,为企业办实事。为更好服务企业,了解企业诉求,拓宽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市司法局在市民中心设置了惠企法律服务窗口,同时委托研发并启用线上惠企法律服务平台,进一步免费为企业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一体化服务。市司法局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召开惠企服务座谈会,围绕营商环境打造,探索建立园区内律师定期“坐诊”制度等措施。即在固定时间段“点对点”集中解答园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政策咨询和法律问题。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共提供惠企服务2422件次,其中面对面接受企业咨询491次,向企业宣传解读政策229次。

市医保局积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到基层开展各类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初心使命、解决好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4月17日,市医保局邀请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精神心理方面的专家和护士到市北区辽源路街道东莞路社区进行了现场义诊。义诊过程中,医护人员耐心热情地解答社区居民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针对老年人失眠、健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并适时向就诊群众普及保持老年身心健康保健知识。同时,护理人员现场为居民检查血压,并对疾病的预防提出科学建议,提醒居民改变生活习惯,及时查体、及早发现问题,并且分发保健预防知识手册。义诊活动为群众送去了温暖与健康,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市行政审批局聚焦“项目落地年”,全方位畅通联系群众渠道、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在市民中心窗口前台设立“好差评”服务评价器,在显著位置设立“纳谏窗口”和“纳谏箱”,认真倾听办事群众的呼声,自觉接受群众意见建议。市民中心综合业务专区及专业领域专区的同类别业务提供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最大限度的节约群众排队等候时间;确定一批办事需求量大、办事频率高、关联性强的事项,按照“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办结”的要求,推动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找一扇窗、一次能办好”。同时,市行政审批局还实施重点项目“定制化”审批,全面推行模拟审批、土石方整理施工许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许可预审查、“无感审批”等个性化全流程审批服务,建立重点项目“顶格协调”“送政策上门”“现场办公”和项目服务专员机制,服务保障重点项目早开工、早落地。

青岛开放大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继续教育适应性,把教育送到群众身边。学校与高新区公安分局共同成立辅警学院探索提升辅警素质能力的培养模式。发起“万名乡村振兴人才计划”,植根乡村沃土培养人才,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引擎。下一步,学校将积极发挥学校青岛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职能,开展社区教育大讲堂、文艺党课、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等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扎根社区、融入群众,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同时,启动青岛市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推广活动,线上推广视频课程资源,线下成立各区市老年人智能应用技术培训教师团队,下沉至各社区宣讲,争取实现全市覆盖。(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萍)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