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青岛工业起步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25.2%,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一季度青岛工业起步强劲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25.2%,高于全国全省水平,35个工业行业全面复苏

作为立市之本,青岛工业经过一段“阵痛”后重整出发,依托工业互联网,聚焦主导产业、推进新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重塑“青岛制造”的价值,重振“工业强市”的实力。

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青岛规上工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25.2%,较2020年一季度提升34个百分点,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0.7个和1.7个百分点。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长14.2%,两年平均增长6.9%,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好转,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2.2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73.4%,两年平均增长31.7%。

数据表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开局青岛工业生产起步强劲,工业经济已基本回归正轨。

35个工业行业全面复苏

1月28日,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在西海岸新区投产,青岛首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行线正式开通。这将为青岛建设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提供重要支撑。4月14日,随着解放JH6与解放领途轻卡缓缓驶入产品矩阵,位于即墨区的一汽解放青汽新工厂正式完成了100万辆产品的最后拼图。

汽车制造是青岛工业35个大类行业之一,去年全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对青岛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5%。今年开局即展现出奋力“犇”跑的姿态,一季度行业增速达到64.1%。

汽车制造行业的出色业绩并非“一枝独秀”,今年一季度,青岛35个工业大类行业全部实现了增长。其中,有17个行业增速超过规上工业平均增速,6个行业增速超过50%。与汽车制造业绩相媲美的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6.3%、家具制造业增长53.4%。青岛工业成为一季度青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创新动能稳步增强

近日,由哈尔滨古根德投资管理企业投资建设的光学加工及半导体设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由青岛华芯晶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晶片衬底项目等4个半导体产业项目先后落户高新区,进一步扩充了青岛半导体产业储备资源。这也是高技术制造业在青岛加快布局的一个缩影。

高技术制造业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但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渗透能力极强,对增强产业链的韧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青岛经济“一季报”中,高技术制造业的成绩单格外亮眼,彰显了青岛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增长30.8%,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10.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2.3%。从主要行业看,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47.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8.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5.8%。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激发工业创新动能稳步增强。

产业集群跃上高能级

就在今年一季度的最后两天,一个令人倍感振奋的消息从北京传来——经过7天公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正式确认,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围,这也是山东省仅有的两席。

迈进“国家队”的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青岛工业跃上高能级的有力佐证。正如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的,这一竞赛旨在通过选出能承担国家使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让它们去冲击“世界冠军”。

数据显示,一季度,青岛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7.2%;两年平均增长10.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从外贸看,青岛家电出口增长56.3%。从产品产量看,青岛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均增长28.9%,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7.4%。

当两大产业的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如何沿着产业链上下延伸、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将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在工业互联网上的领先一步,也是在先进制造业赛道上进位赶超的重要优势。同样,今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正是青岛工业这一实体经济未来发展高成长、高收益的路径所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