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青岛质量 建设质量强市” ,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

“共创青岛质量 建设质量强市”

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

青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市民“质量获得感”不断提高

青岛,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从“上青天”时代到“五朵金花”时代,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青岛的质量发展始终与时代共生共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青岛正推进“15个攻势”,立体、综合、全方位的“搞活一座城”,在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上实现新突破。

“共创青岛质量,建设质量强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主体责任供给,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质量工作,成为提升城市内涵、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鲜艳旗帜。

“质量第一”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青岛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区、市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全市质量发展。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确立“质量领先、标准引领、品牌驱动、信用保障”四位一体质量工作机制,以标准提升质量,以质量造就品牌,以品牌树立诚信,以诚信拓展市场。

全市初步建立起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工作体系,质量工作已成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维护品牌城市声誉、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7%以上、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建筑工程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100%、食品抽检整体合格率为95.19%、药品生产评价性抽验100%。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02,步入较强竞争力阶段。品牌数量继续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品牌企业经济规模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得分87.09,位居全省第一,在实施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不断满足均等化、可及性民生需求方面得到公众普遍认可。质量技术基础能力指数88.29,质量基础服务能力领跑全省。质量强市成效凸显,市民的“质量获得感”不断提高。

推进“四位一体”大质量工作机制

政府推动机制。坚定执行质量发展规划、建设质量强市意见和年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等措施,质量发展经费额度占年度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相继出台《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青岛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青岛市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业创新发展等新政策、新措施,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职能,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住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不断加强配合、协调联动,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农资打假行动、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住宅工程渗漏、开裂”专项治理、“昆仑行动”、“龙腾行动”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精准、统一、高效的监管和执法机制,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工作动能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企业主动机制。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采用先进标准、导入科学管理模式等措施,开展“千家企业学标杆,提升质量促转型”“质量管理双模驱动”等活动,最大程度调动企业参与质量、改进质量、提升质量的积极性,以及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主动性。2019年,兑现世界品牌500强、青岛市市长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等各类品牌奖励资金3320万元;对508项标准化项目资助奖励1970万元;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组织2.17万个,获得可计算经济效益价值6.5亿元。

社会互动机制。大力倡导质量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青岛质量文化传统,广泛发动群众,积极践行“创造、守信、品质、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开展“讲好青岛质量故事”、岗位技能比武、“质量开放日”、群众性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逐步让质量文化渗透到全社会,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有效精神动力。

坚持“四位一体”大质量工作体系

坚持质量领先。实施《青岛市质量提升2020年行动计划》,开展质量兴农、食品药品、制造业、日用消费品、建设工程、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对外贸易等8项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为重点,开展城市质量监测评价,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加快组建青岛“质量智库”,进一步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推进质量法制建设,力争2021年完成《青岛市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坚持标准引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成功举办2019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IEC国际标准化培训与研讨交流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支撑20余个部门单位开展国家及省市标准化试点建设,出台《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城阳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终期验收,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高分通过评估验收。出台《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办法》,公布第一批6项先进性评价“青岛标准”。

坚持品牌驱动。实施品牌高端化工程,17个品牌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3年共有81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申报2020年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的132家企业品牌总价值达1512.6亿元,平均品牌价值12.2亿元。健全品牌培育成长机制,实施青岛市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组织开展了2020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公开遴选工作,共确定20家制造业企业、10家服务业企业、12家农业企业为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正抓紧研究制定青岛品牌价值测算体系、品牌评价体系、品牌管理规范,进一步强化对品牌高端化的智力支持。

坚持信用保障。2019年青岛市获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为核心,以“立信、知信、征信、评信、用信、守信”为主线,以大数据和信息化为支撑,以信用惠民便企为主导,推动“信用青岛”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涉企信息归集应用,归集全市48个涉企部门产生的各类涉企信息1165余万条。上线“青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微信版”,实现“打开微信就能查”。自主开发青岛市企业违法失信分析系统,通过分析模型对全市失信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了解我市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提供精准支撑。

开展“四位一体”大质量提升工程

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切实执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整治,有效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检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严格质量执法,打击假冒伪劣,坚决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建筑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体系,在一级以上施工企业、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逐步推广实施标准化。加强质量行为管理,严格执行“两书一牌一档案”制度,促进工程质量稳步提升。采取“四不两直”监管模式,开展质量监督巡查,坚持和完善第三方辅助巡查制度,组织开展预拌砂浆质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工程质量检测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开展住宅工程渗漏、开裂专项治理“两大行动”,解决群众关心的住宅工程渗漏、开裂难题。推行绿色建筑标准,调整优化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及绿色智慧建造,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质量。

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出台《青岛市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不断完善服务业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监管。聚焦打造北方现代服务业中心目标,全面推进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探索服务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发展载体培育建设工作,争取新获评一批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聚焦重点领域评选认定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探索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 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质量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按照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标准,高水平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应用中心、国家棉花质检中心实验室、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经获批并启动运行,全市已建成的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达到8个,为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全面、接轨国际”的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大幅提升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