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一片 风华百年丨94岁老党员王仪亭: “不怕死不怕累,最怕有劲使不上”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1日讯 18岁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身负重伤留下终身伤残……在市委组织部、市网信办联合青岛日报社推出的《丹心一片·风华百年——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故事》活动中,观海新闻记者见到了今年94岁、党龄73年的新中国成立前入党老党员王仪亭,他在战争年代历经炮火洗礼,在和平年代更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事事模范带头,对党和人民始终一片铁血丹心。

王仪亭出生于城阳区河套镇上疃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的记忆中,除了缺吃少穿等生活条件上的困苦,地主、伪军的压榨更让当地百姓民不聊生。1945年,18岁的王仪亭报名参军,加入了地方部队,成为胶东军区南海独立团的一名战士。

“我们的土枪哪里赶得上小鬼子的机关枪,但年轻的时候可不管这些,一心就想着上阵杀敌。”王仪亭参军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他虽是部队年龄最小的,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跟着战友在即墨一带打游击。“日本兵在牛齐埠修碉堡,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去伏击敌军。于是我们十几人就埋伏在路边的高粱地里,等敌人路过时发起突袭,那次俘虏了两个日本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企图,胶东军区发动歼灭胶济铁路东段守军的胶(县)高(密)即(墨)战役。1946年6月的解放即墨城战役,令王仪亭永生难忘。在进攻中,王仪亭和班长冲在了最前面。在与敌军的交火中,王仪亭被子弹击中面部,不省人事。昏迷几天后,王仪亭被抢救过来。医生告诉他,子弹从右侧颈部进入,穿透面部,造成下牙床粉碎。经过13个月的治疗,王仪亭才渐渐恢复,但重伤造成他一侧面部永久性肌肉损伤残疾,咀嚼能力基本丧失,至今仍只能吃些流食和软烂食物。“子弹差点打到颈动脉,如果打在动脉上,就没命了。”出院后,医院写了入党介绍信,王仪亭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由于被定为一等残疾,老人无法再重返战场,便复员回到家乡,解放后先后在即墨县政府从事接待、生产助理、铁路、民政等工作。1954年,王仪亭回到河套,历任河套生产合作社委员、主任,上疃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在这期间,他吃苦耐劳,无论是修铁路、建水库还是防汛工作,总是冲在第一线。

如今已年过九旬,但王仪亭坚持离休不“离岗”,是河套街道上疃社区的“老顾问”和“老参谋”,社区大小事务,从环境整治到文明创建,他都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在创城工作中,社区组织党员、居民代表义务参加清理社区乱搭乱建的活动,王仪亭踊跃参加,大家都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休息,他却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不怕吃苦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能干,有劲使不上。我们年纪大了干不了多少活,但是会起到带头作用。”老人还是社区余光党支部的一员,带领着一群与他一样热心社区事务的老党员,活跃在社区群众中,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设发挥着余热。(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党员档案】

王仪亭,1927年生,现为城阳区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居民,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青岛“文明市民”“最美河套人”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