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城市 转作风争一流③|深圳“三字诀”:“闯”“创”“干”

青岛日报2021年5月12日1版

青岛日报2021年5月12日3版(点击版面查看更多内容)


深圳“三字诀”:“闯”“创”“干”

鹏城五月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莲花山上,深圳湾畔,游人如织,他们或是驻足远眺,或是拍照留影,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钟情表露无遗……

2019年初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正在“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的青岛,提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口号,旨在全面深入学习深圳的发展境界、发展质量、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以此作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城市向更高处攀登的阶梯。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才能变得更好。学赶深圳的热潮由此发轫。

2019年3月,青岛日报社特派深圳全媒体联合报道组走进深圳,探究“深圳奇迹”,解读“深圳密码”,感受“深圳精神”;

2019年3月25日至28日,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考察学习,学先进、取真经、促发展;

两个月后的5月23日,肩负着“学深圳、赶深圳”的重要使命,首批157名年轻干部来到深圳,全身心融入深圳,用心体悟深圳开放创新的内在机理,深度解析深圳“敢为人先”的发展密码。今年5月9日,青岛第六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150人,“接棒”南下鹏城。截至目前,青岛累计派出六批、907名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学赶深圳的步伐没有停歇——5月11日傍晚,在结束了对成都的考察后,青岛市党政考察团抵达深圳,再次与这片开放热土“零距离接触”。

作为考察团的“先遣报道组”,记者时隔两年再次踏上这片屡屡创造奇迹的南国土地,触摸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强劲脉动。

于其他任何一个城市而言,两年或许只是不经意的一瞬。但于年轻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逝去的每分每秒,都在城市的年轮上留下清晰的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继落地实施,深圳迎来了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开局,深圳正在加紧“谋篇布局”,一派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景象——刚刚闭幕不久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擘画了深圳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眼下,2021年深圳市两会又将拉开大幕。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深圳如何续写新的传奇故事、创造新的不一样的精彩?

在采访中,记者强烈感受到的是深圳奋进新征程的高亢精神状态,是深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五月的深圳,天高云淡,姹紫嫣红。 沈俊霖 摄

“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困难绝不“绕道走”

“蛇口开山炮”气势恢弘、“拓荒牛”奋力向前、国贸大厦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土地拍卖“第一槌”振聋发聩……时代画卷风起云涌,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再次置身“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而在每一个时代,深圳都肩负国家使命。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肩负着“杀出一条血路来”重任的深圳,没有让人失望。

四十载披荆斩棘,四十载砥砺奋进。深圳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回首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深圳人民在蛇口开山炮声中昂扬起步,大胆开拓、争分夺秒,推动这座崭新城市快速长大长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这“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每一步,靠的正是“闯”字当头、敢想敢干。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敢闯的深圳,肩负起更加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确立深圳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使深圳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阵地。

刚刚闭幕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发出嘹亮号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践行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

这次大会擘画了深圳走向未来的清晰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改革开放再出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三种货币。三地在经济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在经济自由度、市场开放度、营商便利度及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制度和体制机制难题。

逢山就开路,遇水就架桥。遇到困难,深圳从来不会“绕道走”。这一次,也不会。

湾区跨境投资贸易有障碍,那就改——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港澳企业设立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

金融市场不畅通,那就改——自由贸易账户(FT)全面落地前海,结算资金累计超过700亿;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首批18家企业成功上市。

甚至在最难啃的司法领域也取得突破——开展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前海深港合作法务区建设加快推进,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庭和第一国际商事法庭落户,在前海选择使用香港法律取得突破……

“当前,我们正坚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以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为关键突破口,全面深化与港澳务实合作,着力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可以说,“闯”是深圳的独特基因与鲜明标识,也是深圳干部群众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

“闯”,彰显无惧风浪、一往无前的气概,体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态度,激扬不甘平庸、开拓创新的精气神。敢闯敢试的姿态,总能感染心灵、润泽心田,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只有继续“闯”才有大作为,才能干出新事业。

深圳,作出了表率。

“创”

一股子敢为人先的拼劲、追求卓越的韧劲

曾创造“三天一层楼”建设速度奇迹的深圳,如今跑出了“三天一项制度”“一天51件发明专利”的创新加速度。“敢为天下先”,是深圳一以贯之的风格与气质。

深圳在短短40年时间里,就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这样的发展奇迹背后,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敢闯敢试,更是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奔涌。

十几年前,外媒报道深圳时的常用标签是“世界工厂”,标准配图是流水线上装配国外知名品牌手机的工人;而如今,“创客之都”“创新之城”等,成为深圳新的称呼。

“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深圳湾创业广场”的流行语在创客圈里广为传播。漫步于深圳湾创业广场,会不由自主地被这里弥漫的创新创业创意氛围所感染,创意无限的年轻人在这里追求着创业梦,和他们交谈,都能激发出自己的创意金点子。

自2015年正式运营以来,深圳湾创业广场进驻各类互联网、智能硬件等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近百个项目获得融资,已诞生了思必驰、悦动圈、爱范儿、多有米、新众玩、安煋车联网、美吧秀、超级猩猩等一批明星创业项目。

这里为何能够聚集众多的创新资源?因为它着力解决创业者“没钱”“没师傅”“没人”这三个痛点,让优秀的创业项目找到资金、找到最合适的导师、找到最佳创业小伙伴,致力于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的主题街区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从深圳建市之初整个城市仅有两名工程师,到如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6.3件;从“三来一补”到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旗帜……40年来,几乎从零起步的深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77万亿元,人均产出和地均产出均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领跑,一个个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千帆竞渡,一批批人才在抢抓创新高地中勇攀高峰。

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最近,有篇题为《深圳科技局原副局长:大家没读懂的深圳创新路径》的网文挺火,文章认为,深圳用了40年从一个小渔村转变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新之都,在中外创新史上都堪称是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背后的原因和深圳创新的路径方法却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解读。

那深圳的“创新密码”到底是什么呢?文章指出,深圳将市场化的进程作为创新的原动力,将创新从科研活动转变为经济活动,让制度创新优于技术实现,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创新,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路径,这才是深圳的成功秘诀。

创新无止境。改革越是步入深水区,越需要大胆尝试、锐意进取,保持“创”的韧劲,把改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深圳设定未来5年、10年、15年、30年的城市发展目标中,“创新”永远是最为重要的“中心语”——“全球创新城市”“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确立深圳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使深圳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阵地。

“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头号任务。当前,我们正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处室负责人说。

创新始终是深圳发展的重要“基因”。四十余载峥嵘岁月,创新成为深圳一次次摆脱成长制约,一次次突破“增长极限”,一次次刷新发展高度,造就“深圳奇迹”的关键力量。

“干”

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深圳的发展奇迹,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

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蛇口南海大道上车水马龙、步履匆匆,一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牌令记者不自觉放缓了脚步。对深圳而言,这块牌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9年前,如果没有它的出现,一场姓资还是姓社的无谓争论或许并不会轻易消匿。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就诞生于这次谈话。

“南方谈话”之后不久,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蛇口工业大道竖立起了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之后的第二块标语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深圳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勇立潮头,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一直秉承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用40年的力行实干谱写了一曲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出最佳诠释。

实干,已经刻录在深圳的骨子里、融入到深圳的血液中。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三天一制度”的深圳效率;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春雷”,到“一年一个样”的前海蝶变……实干,托举着深圳的发展,成就了今天的深圳。

如今,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精彩实践和鲜活经验。

深圳这座崇尚实干的城市,为千万有梦想的深圳人提供了圆梦的舞台。1987年,任正非用两万元在深圳创业,如今,华为已是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商;1995年,比亚迪从一个旧车间起步,今天,全世界平均每3部手机就有1部手机的电池来自比亚迪;1998年,“小企鹅”在深圳破壳而出,如今,腾讯已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还有许许多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深圳人,他们都在实干中实现了价值,汇聚成为深圳这座城市耀眼的辉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在深圳市委办公楼门口,一尊“拓荒牛”雕塑昂然挺立,象征着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精神生生不息。

“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正激扬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朝气,争当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心怀远方、实干笃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沈 默 梁 超 衣 涛 王 婷)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