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监控公开,细节警示:有这4种心理的人,轻生倾向较强

就在昨日,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的视频终于公布了。

14个监控摄像头,记录了16岁少年小林坠楼前的33分钟。

从监控可以看出,18时16分,小林从教室后门离开,穿过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篮球馆,在负一楼的水泵房停留,多次用疑似刀具向左手腕割划。

然后返回实验楼5楼,翻越至4楼与体育馆之间的连接平台。

事发后,在小林的右侧裤包内,警方发现了一张纸条,通过技术比对查明系小林本人书写。

具体内容,目前警方尚未公布。但据侧面不可靠消息,是写着:“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随后,警方通过调取孩子的手机数据发现:

2020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QQ聊天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

2021年5月,他用QQ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

也有一些学生反映:小林平时性格相对内向。

官方通报中称:成都49中学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这场悲剧,多少人痛彻心扉。

16岁的小林。

每次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用决绝的方式离开人间时,都扼腕叹息。

一个生命力正处于最蓬勃时期的人,为什么会在此时终止生命?

很多人用“抑郁症”去解释自杀,这是一个太过于简单的解释。

其实自杀的心理十分复杂,自杀的人会有抑郁情绪,抑郁症状,但是它比抑郁症更加复杂。

今天关于“自杀”这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来谈谈自杀的心理区别。

自杀者往往有这4种很深层次的心理动力,如果只是治疗他们的抑郁症状,不一定能够消除他们自杀的可能。

01.

我想杀掉那个“不好的”自己

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用一个粗糙的分类,可以将自己分为“好的我”和“坏的我”。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它介于好与坏之间,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评价、突然发生的事情出现波动,但最后会回归到之前位置。

可如果这个人的自我不稳定,外界对他的评价降低,他会迅速认同外界评价,觉得自己“确实很坏”“很糟糕”,甚至“没资格活着”......

从小林的一些聊天记录来看,他的自我评价是比较低的。但他经历了什么,目前我们尚不清楚。

但是几年前一个天才少年自杀新闻,可以比较明确地证明这一点。

男孩小舒,1岁识字,12岁上重点中学,还拿过几次数学竞赛大奖,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少年”,在17岁那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年报道小舒故事的报纸。

小舒的光环背后,是父亲每日的严厉监督。而他的性格偏文静,在父亲眼里,他就成了性格懦弱敏感。

班上的同学也常常嘲笑他性格像个“女生”。

父亲想尽办法去改变儿子的性格,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仅朝着反方向发展,甚至产生过好几次轻生的念头。

结局就是,小舒被确诊患上了抑郁症1年后,他从5楼跳下。

他在遗书说:

“人自杀是因为生命力耗尽了,肉体却依然存活着。”

“真是莫大的折磨,食不知味,寝不能眠,但最为痛苦的莫过于把脸上的僵硬的笑还原的时候,我常常会想那张脸皮下是清晰的死亡。”

在他心里,那个不好的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于是选择赴死,以寻求解脱。

小舒的遗书。

02.

我没办法杀掉“坏的”你

我只能杀掉自己

之前有个西安交大博士被逼自杀的新闻。

一个非常优秀的博士,前途无量,为什么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博士女友曝光的信息来看,他虽然是个博士,但却饱受导师的“压榨”。

被当成廉价劳动力、话语随便、干涉感情……再加上博士本人的科研压力,和出身寒门的家庭,使得他缺乏反抗的资本,选择了自杀。

这种自杀者的生活中,可能存在一个或一群对他(她)很坏的人,他(她)感觉自己无力与之对抗,却又没办法离开他们,唯有死亡才能解脱。

比如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这类群体对个人的暴力,或者地位悬殊的两人之间的精神暴力。

这类自杀者内心并不是对“生”没有期待,没有渴望,而是对现在的遭遇无能为力,感觉自己无法与伤害自己的人对抗,自杀成了一种逃跑手段。

03. 

与已经死去的人“在一起”

有很多研究都发现,“自杀”行为有跟随效应。

比如,如果一个明星死亡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可能某个群体的自杀率就会在短期内异常上升,甚至连这个明星的死亡方式都会被一模一样地复制。

有一些关系很紧密的人,比如家庭成员、非常好的朋友、恋人,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可能会强烈地感觉自己要“随他而去”。

活着的人如果心理结构健康、稳定,这种强烈的想要“追随”逝者的感觉,会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变弱。

但如果活着的这个人心理不太稳定,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离世,会给他造成巨大冲击,他会越来越“想念”死者,越来越想与死者在一起。

电影《死亡诗社》剧照。

04. 

我用杀死自己,来惩罚你

在一些不平等或者压抑的关系中,有人会将自己的生命当成唯一的武器,通过结束生命,来惩罚对方。

之前有个令人揪心的新闻,一位男孩被妈妈扇了耳光之后,转身跳下了高楼。

起因是男孩在学校走廊和同学玩扑克牌,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打电话让他妈妈到学校来。

他妈妈和老师沟通后,非常生气地打了这个男孩两耳光,接着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仅仅2分钟后,男孩就从5楼跳了下去......

这个孩子不久前还在和同学开开心心玩扑克,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患上抑郁症,并且由抑郁症引发自杀。

在妈妈打他两耳光之前,他就没想过自杀。

可他为什么跳下去?也许他只是用“自杀”这种方式,来“惩罚”伤害他自尊心的母亲。

电影《死亡诗社》剧照。

写在最后

促使一个人选择轻生,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成因,如果只是抑郁症,还可以用药物治疗控制。

但他内心那种潜藏着的自杀的动力,却是药物无法控制的。

细剖每一位轻生者的内心,往往能发现背后更复杂的因素,不仅仅是患上抑郁症的无助。

还有性格、社交,以及跨性别者作为少数群体的孤独和不被接纳……

每一个自杀的孩子,都会是父母心头一生的阴影。

在被阴影笼罩之前,用正确的办法疏导孩子,是当务之急。

教会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这是成人应该给孩子上的重要一课。

这种教育会在孩子将来漫长的一生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轻易妥协。

正确的生命教育会让人知道,你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爱你的人。

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剧照。

当孩子哭着说要自杀的时候,请你,千万不要责备,不要安慰,而是从孩子的哭声中,找出哭声背后的真相,解决根源问题。

希望自杀的悲剧不要再上演,希望每一位大人,在教会孩子学会爱、学会珍惜自己的过程中,和孩子一同成长。(作者|楼  来源|小楼聊心理)

如果你身边有个潜在的有轻生想法的人,你怎么去开导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更多内容请关注“观海·倾诉”频道。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