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海洋监测装备等主题性科技沙龙:激荡青岛科创生态的“一池春水”

青岛日报2021年5月17日1版

围绕生物医药、海洋监测装备等近20场主题性科技沙龙,成为青岛云集大咖、聚合资源、打通壁垒、促进合作的成果转化新平台

科技沙龙:激荡科创生态的“一池春水”

最近,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迎来了两位“智库”成员:被誉为“飞秒激光器技术第一人”的曹祥东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孙辉。这两位国内飞秒激光技术的“领头羊”与中皓生物达成了合作协议,将在不参与项目商业运作和核心机密情况下,为其提供飞秒激光器,助力企业加速研发。

这次合作的促成得益于市科技局举办的第一季生物医药产业沙龙。这场沙龙汇聚了青岛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知名创投基金及本土孵化载体于一堂,为企业间相互合作建起了桥梁。

在青岛,这样的沙龙已经“遍地开花”。聚焦不同产业领域,每一期沙龙都汇聚着企业、资本、载体等创新要素,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引入了前沿创新理念,激荡着青岛科创生态的“一池春水”。

每一场沙龙都有一个主题,瞄准新兴产业交流互动

生物医药、海洋监测装备、柔性显示、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金融、科学仪器、新材料、未来教育……自去年7月以来,围绕这些主题,青岛的科技沙龙已经陆续开展了近20次。

围绕海洋监测装备,“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科技沙龙走进了青岛“海洋重镇”蓝谷,全市27家涉海高校、科研院企负责人现场进行思想碰撞,探索“七位一体”的融合发展道路,谋求进一步合作与发展。

在生物医药沙龙上,海尔生物、博益特生物、海信医疗、中皓生物、蔚蓝生物、海氏海诺、华赛伯曼、易邦生物、康立泰药业等20余家青岛生物医药企业的“掌舵者”们齐聚一堂,与十余家基金、孵化载体等负责人互通有无。现场气氛火爆,一度出现“抢话筒”的场面,甚至令沙龙的组织者市科技局局长吕鹏不得不站出来“维持秩序”。

“瞄准”柔性显示技术,全球最早专业从事彩色柔性显示技术研发的企业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自鸿亲自率队来青,吸引了青岛科技企业创始人、金融机构高管和来自深创投、青岛科创母基金等资本领域的代表,让可容纳70人的会议室“满满当当”,为青岛带来了柔性显示的“想象空间”。

以科技创新赋能未来教育,在邻客理想中心举办的沙龙邀请智慧教育领域的企业现场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企业与本地创投基金负责人之间共同探讨教育科技的行业趋势,营造了教育科技发展的创新氛围,重塑了用科技推动企业发展的思维模式。

每次沙龙结束的时候,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都会组织与会者建立微信群,围绕特定主题的各领域大咖纷纷进群,一个个微型的创新生态随之成型,为相关企业发展带来常态化赋能。

现场“出题”现场“解答”,加速更多科技成果落地

随着活动的持续举办,前期通过沙龙产生对接的企业之间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中皓生物与曹祥东、孙辉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

在沙龙交流当中,中皓生物董事长王宝泉提出了企业研发对飞秒激光技术的需求,得到了吕鹏的现场承诺:“这事交给科技局。”沙龙结束后,市科技局农社处积极协助王宝泉与曹祥东等专家开展对接,促进合作顺利达成。有了飞秒激光技术的“加持”,中皓生物在人工角膜、人工脑膜等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将更上层楼。

同一场沙龙中,华赛伯曼在TIL细胞抗肿瘤等方面的研发进展令青岛市科创母基金的负责人李文峰直呼:“这个项目非常符合科创母基金的投资标准。”科创母基金“盯”着华赛伯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通过沙龙对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正推荐生物医药领域的子基金与其进行对接。

沙龙打开了同一领域间不同主体之间信息不畅的“壁垒”,让不少问题在现场就得到了解决。在海洋检测装备共同体沙龙现场,市海洋传感器产业技术研究院教授吴琦发问:“我们研发出了6000米以下深海洋监测装备,却要依赖国外进行计量检验,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郑轶马上解决了这项需求:“海仪所设有计量测试中心,拥有国内唯一的岸边海洋实验站,可以提供相关服务。”

在第二季生物医药“脑科学”专题沙龙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黄锷应邀来青开讲,吸引了中关村医学转化中心主任赵大权“打飞的”来青“听讲”。报告中,黄锷介绍了其团队通过非线性思维研发的全新助听器设备,能够克服目前助听设备存在噪音的问题,实现全保真。在市科技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协调下,赵大权目前正在对黄锷院士研发的助听器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和测试,有望推动助听器行业的“革命性”产品在青岛这片科创“沃土”中发出新芽。

“十四五”新材料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沙龙吸引了橡胶谷集团等14家企业、机构参加,青岛檬豆网络开展的同步直播吸引观看数量达2200多人次。这场活动“目的性”极强,共收集企业真实需求20余项,目前正在半岛科创联盟的平台上进行对接,这些需求将得到“定向”满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沙龙的不断举办,更多的创新主体之间将擦出火花,产生互动,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将在一次次碰撞中实现落地。

大咖带来成果更带来思维,不断提高创新策源力

除了“看得见”的成果,青岛的科技沙龙还通过邀请大咖助阵,带来了创新思维的更新,提高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策源力。

大咖阵容里不能不提的是84岁高龄的黄锷院士。他以条形码与二维码为类比,深入浅出地给与会人员“科普”了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研究方法的区别,并进一步分享了该研究方法在脑科学、生物医药、海洋、全球气候变化、重大设备安全检测等领域的拓展性应用,为与会人员描绘了一幅通往非线性研究和产业化的宏伟蓝图,为岛城科创发展增添了新的思维逻辑。

而“知名基金投资青岛”沙龙活动则一次性邀请了前海母基金、智慧互联产业基金等8只国内知名基金到场,以前沿的创新思维,“手把手”教青岛企业如何向资本市场更好地展示自己。

沙龙还让青岛“向内生长”,调动城市内部资源寻找发展新路径。在国际科技合作沙龙现场,海仪所的代表建议支持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怡维怡橡胶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代表希望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和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你一言我一语”中,我市国际科技合作的路径更加清晰。

汇聚科研院所、企业、资本、载体等于一体,科技沙龙已经成为青岛科技创新的“望台”,通过高频互动,一个集学习交流、投资链接、政商对话、高端资源对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已经建成,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聚集青岛,“政产学研金服用”之间的相互链接因此更加畅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