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万株苗,选育“一粒”种,看潍坊自主知识产权育种成效

“菲达6号”小麦长势喜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质高产的粮食种子,不论从保障粮食安全层面,还是促进农民增收角度,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2020年,潍坊市培育的“菲达6号”从全省200多个小麦品种中脱颖而出,以全省农作物区域试验小麦高产组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进入省级生产试验,并被省种子站推荐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实现了潍坊市近20年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质小麦品种的新突破。

5月10日,记者来到培育“菲达6号”的高密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6公顷试验田里,正处扬花期的“菲达6号”小麦,根正苗壮、高矮一致,随风泛起绿色的波浪,释放勃勃的生机。“该品种小麦具有高产、抗冻、抗倒伏、抗病害、面粉白等特点,最高亩产达到1600多斤。”面对记者的提问,该公司负责人徐召智充满自信,侃侃而谈。

从卖种子到研发种子,只为让百姓种上好麦子、吃上好粮食

种粮食,流传着“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的说法。徐召智告诉记者,这个说法很真实。老百姓种粮食,一怕天公不作美,二怕种子拖后腿,特别是在种子上,很多人吃过大亏。据他介绍,长期以来,当地种植小麦,基本依靠买外来的种子,种外地的品种,很多种子因为水土不服,实际收获远远达不到正常标准。

“我们最早是做种子销售的,看到外来种子贵,老百姓还不得不买,很多外来种子因不适应山东半岛气候容易受灾减产,老百姓损失大,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下决心培育出真正适应本地生长的好麦种。”徐召智说。

培育优质的新小麦品种,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除了长达十年左右的研发周期,还要看运气,成功率堪比中彩票头奖。对学会计专业的徐召智来说,研发良种更是赶鸭子上架,难上加难。

为了取得真经,他先后到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石家庄农科院、潍坊农科院等找专家拜师学艺。“培育新品种,不仅投入大,周期还特别长,往往是好几年没有回报,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干。”徐召智说,有几位潜心研发粮食种子的老师告诉他,想干这行就要耐得住寂寞,偌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粮食种子,哪怕品种一般也要有,要不然就会被“卡脖子”。这些话,始终激励他前行。  

为确保培育出优质的小麦新品种,从2007年开始初期杂交试验,到2014年收获稳定材料,再到2020年进入省审定。徐召智和他的团队几乎一年到头吃住在试验田里,人瘦、衣破也不在乎,一件旧棉服穿了好几年。

“记得有年大年初一,快到午饭点下起了大雪,他扔下一桌的亲戚朋友就往试验田里跑,说这是观察小麦抗冻的最佳时机。”徐召智的妻子韩贞告诉记者,他们家在城里的两套楼房都卖了,房款全部投入到培育小麦新品种上。

“但我们不是独行客,从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从省市农科院到各相关高校,都非常关注我们,从政策到技术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徐召智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3年的拼搏,菲达种业先后培育出“菲达6号”等8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入选山东省、国家黄淮海新品种区域试验,均取得优异成绩。

连续13年,每年淘汰上万株苗,誓要选出最优质小麦品种

“今天阴,最大风力6级,没有出现倒伏现象。”在徐召智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记者看到里面详细地记录着风雪雨霜等气象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而这样的记录本挤满了他办公室的书柜。

都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却鲜有人知,培育一个优质的粮食新品种,往往需要淘汰数万株不同的种苗,可谓万里挑一。

为了培育出优质品种,徐召智和他的团队连续13年,每年开展1000多个组合的杂交对比试验,从种子发芽、出土到返青、出穗、授粉,再到落黄、成熟,挨个对比观察、分离筛选。

按照每个组合10个单株算,一年最少也要1万株苗。每年筛选到最后,能留下来的也不过是几十株;最少的一年,只保留了最优秀的18株。

为确保培育出的新品种既能适合山东半岛气候,又能适合内陆地区气候,他们还远赴山西、安徽、江苏等地,与当地小麦进行杂交试验,努力扩大适种范围。

就这样一粒种子一粒种子、一株苗一株苗地观察对比,先后淘汰了上千个品种、数万株种苗,最终留下了55株进行品比试验,并选出最优的一株命名为“菲达6号”。

徐召智告诉记者,除了性能全面的“菲达6号”外,他们还培育出了抗旱性能突出的“菲达2号”,特别抗倒伏的“菲达216号”等小麦品种。

在菲达种业的试验田里,记者还看到了几个培育了四五年后被淘汰的品种。在一块标有“菲达471号”的试验田里,记者看见小麦长得虽然有高有低,但粗壮有力、长势喜人。

正在观察记录的技术人员郭秋芬却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被淘汰的品种。“长得参差不齐,高低相差太大,说明有的种子存在变异的情况,整个品种就不稳定,所以被淘汰。”郭秋芬说。

当前,菲达种业正与潍坊市农科院加强合作,在“菲达6号”的基础上,全力推动“潍麦”系列的培育,努力培育出更优质的小麦品种。

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助推百姓端好粮食碗,走上致富路

5月10日,菲达种业第三条种子加工生产线已完成组装,更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菲达6号’已经在周边县市区开始试种,因为平均亩产比别的绝大多数品种增产二三百斤,越来越多的种粮户选择了我们的种子。”徐召智说。

高密东北乡东武家庄村种粮大户郭宗来,种植了86公顷小麦,其中有53公顷是“菲达6号”。他告诉记者,去年干旱,平均亩产比其它品种多收50来公斤的麦子;今年雨水大,根据目前长势预计,能多收100多公斤,按照每公斤麦子2.4元计算,一亩地多挣240元,年增收19万元。

大牟家镇张户村崔涛,前年试种“菲达6号”,去年麦收给他带来了一个小惊喜。崔涛告诉记者,他家的地有点偏盐碱化不利苗,种别的小麦品种,好年头平均亩产也就350公斤左右,“菲达6号”第一次种每亩就收获了450公斤。惊喜不止一家,周戈庄社区八寨村魏孝光种植的“菲达6号”,最高亩产达到了815公斤。

据了解,2019—2020年,“菲达6号”仅在高密及周边县市种植面积就超过2万公顷,平均亩产700公斤左右,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醴泉街道张新庄村民张申有说:“这个麦子产量高,磨出的面还好吃,又白又劲道。”

如今,菲达种业除自有基地外,还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了5000公顷的小麦种繁育基地,可年供优质小麦种子4000余万公斤。这些种子以高品质赢得了市场青睐,成为众多种粮大户种植小麦的“首选良种”。除潍坊市,还销往青岛、烟台、聊城、德州等地50余个县市区。

期望不远的将来,徐召智和他的团队能把自主研发的良种播撒到振兴中的每一个乡村。

■记者手记

近年来,潍坊市把推动种业发展作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重要内容,突出政策扶持,培育人才队伍,开展种业研发,建设繁育基地,培育了一大批优质高产的好品种。目前,全市农作物已有农业农村部登记品种205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84个,国家、省审定品种21个。“菲达6号”的研发培育就是其中的一个范例。(潍报全媒体记者 付生 文/图)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