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学生怎么“玩”?博物馆参观互动成研学旅行重要组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8日讯 研学旅行是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行走在山水间,徜徉于校外课堂,学生们收获了书本上没有的真实体验。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已经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互动研学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月18日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一起来看看青岛学生的研学足迹。

学生们在贝壳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是学生研学重要基地

博物馆日当天,青岛贝壳博物馆迎来了两批研学的学生。学生在博物馆内体验热河古生物群化石发掘,动手制作海螺灯、贝壳画,了解贝壳的千姿百态,搭建属于自己的海洋世界。来自北京和青岛的小学生还进行了“云”科普交流活动,一起观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薛进庄关于海洋科普的云讲座。在青岛市博物馆,预约参观的学生们了解古代钱币演变,探寻青岛发展的历史脉络。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里,学生们学习一战对中国命运的影响,寄望和平发展。

学生们在贝壳博物馆参观。

全市中小学生“探寻红色印记”

2021年,青岛市教育局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探寻红色印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青岛16中组织书法班师生前往临沂红色基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开展党史研学活动,并前往书圣王羲之故居和临沂大学,身临其境地接受党史、书法史和高层次的书法教育。青岛六十六中组织新疆部全体学生到大泽山抗战纪念馆以“览革命胜利 承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学生参观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图片和具有代表性、共鸣感的文化元素,感受到了平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跨地区网上研学连线黄冈

各区市、各学校根据本地或本校实际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研学活动。市南区各中小学结合海洋教育特色在区域内中小学组织开展了海洋主题研学活动,带着学生走进海洋景点、科研院所等。李沧区发挥青岛国际院士港资源优势,实施“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一校一院士,牵手伴成长”活动,积极为全区少年儿童搭建“牵手院士、了解院士、学习院士”的平台;在李沧教育云平台中开辟研学网络课程栏目,组织制作了20期网上研学课程内容,向局属各中小学、民办学校开放,其中推送给湖北黄冈手拉手小伙伴的《我们在一起——青岛》网上研学课程,点击率达到1.6万人次。青岛实验高中将各学科进行了系统整合,每年包机整年级赴贵州开展“诗意黔行”研学旅行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与儒学文化结合了起来,取得明显教育效果。

青岛已有513处“社会课堂”

2010年,青岛启动了“社会课堂”教育工程,坚持以公益性场馆为主体、其他社会教育资源为补充的原则,至今已分批次命名了513处“社会课堂”,其中“未成年人社会课堂”423所,“研学旅行基地”90所,基本构建出了覆盖文化博览类、传统教育类、文化活动类等12个类别的场馆体系,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免费或优惠的入场条件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场所。

2020年青岛市教育局以红色基因教育为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社会课堂为主体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网络平台,全市中小学生可以通过720°VR全景对社会课堂进行直观了解,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预约-签到-参观学习-学习报告提交-分享交流-记入个人实践档案”等全流程闭环式社会课堂体验,确保学生能够就近、就便、随时、择优参与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课堂教育体系,倡导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全员参与,到了毕业年级,学生们可以一键导出,形成实践简历,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文 韩星/图)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