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宪接受央视《新闻联播》专访

编者按:今年以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工作的方法论,创新路数,改变打法,以超常规的干劲和举措加压奋进,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全力克服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在建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40%。

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下半年又有怎样的发展思路?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的专访,围绕青岛市落实“六稳”“六保”方面有关举措和成效、重点产业链构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回答了记者提问。9月3日,新华社播发了《保市场主体、促创新发展、迎“四海宾客”——访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的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节目在《权威访谈·乘势而上 奋勇前进》栏目播发了《王清宪:用高水平开放服务双循环格局》的报道。观海新闻现予以转发。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日讯 在央视今天晚上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的报道,题目为《王清宪:用高水平开放服务双循环格局》。

《新闻联播》节目中指出,山东青岛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在建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40%。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下半年,青岛又有怎样的发展思路?

在刚刚结束的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队和华为等一批知名高科技企业洽谈合作。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青岛招商的脚步加紧加密,网签6608亿元,投资同比增长4%,新登记市场主体16.2万户,增长4.7%。逆势增长的背后,是青岛在稳投资、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举措。

王清宪表示,我们理出了13条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由一位市领导牵头。带着相关的部门或者是区市(负责人)来听投资的企业家给大家来讲他的投资方案,需要多少个区,需要多少个部门,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当场讨论,当场回答,节省了投资者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新闻联播》指出,制造业是青岛的基础优势,门类齐全,如何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的生机?青岛瞄准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青岛已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揽子政策。

王清宪说,我们今年提出来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是我们青岛发展、甚至产业方向上的一个重要选择。技术改造过程当中,通过海尔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之后的企业,平均的成本下降20%,利润率提高20%。抓住这一波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重大机会,不仅仅是对企业,对中国未来的国际产业竞争,(都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新闻联播》指出,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1—7月,青岛实现外贸进出口3418.1亿元。青岛以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抓手,打造山东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国际客厅”,为想“走出去”和“走进来”的国内、国际企业及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

王清宪表示,我们要服务于全山东,也要服务于全国,(通过“国际客厅”)真正地来推动更多的国际资源、优质资源、资本到中国,形成了青岛开放发展的大势,真正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开放发展。(青报全媒体记者 薛华飞)

此前报道

王清宪接受新华社采访:保市场主体、促创新发展、迎“四海宾客”

新华社青岛9月3日电(记者张旭东 徐冰)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肩负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重要使命……山东省青岛市在落实“六稳”“六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做出权威解答。

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一角(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刘宝喜摄)

问: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青岛市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青岛市把保市场主体作为“六稳”“六保”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青岛市制定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政策,相继采取“减免缓”税费等措施,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159.07亿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同时,青岛市梳理稳岗就业、财税扶持、房租减免等惠民惠企政策,制作成“青岛政策通”二维码海报,张贴于市场、车站、商超、社区等场所,让老百姓知晓政策像买菜一样方便,倒逼政策兑现落实。

此外,青岛市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千名金融服务专员联系万户企业”活动,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截至目前,24家金融机构为1.7万户企业累计放款2195亿元,累计授信4498亿元。1至7月,青岛城镇新增就业47.39万人,增长3.89%。

今年3月开始,青岛市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已收到97万余条诉求和意见,让全体市民都参与到“六保”工作中。

这是位于山东青岛高新区的建设中的济青高铁红岛站(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问: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背景下,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关键要靠投资、靠项目,青岛市如何依靠稳投资来稳预期?

答:年初,青岛市向全球发出“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积极开展网上招商、线上洽谈、远程签约,每月举办“网上签约周”,上半年网上签约项目588个,总投资6608.8亿元;签约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18个,同比增加5.8%。6月,青岛市发起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下更大气力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

1月至7月,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高于全国6.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1.8%,增速居山东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6月15日,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营销人员通过广交会直播平台推介出口海外市场的健身器材产品。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问:今年青岛市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与落实“六稳”“六保”有何内在逻辑与联系?

答:面对疫情及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路径、方式、动力和工具。

目前,海尔卡奥斯平台已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独角兽”,山东4.8万家、青岛1.13万家企业正通过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发展。青岛市抓住疫情下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更为迫切的“窗口期”,充分发挥海尔卡奥斯平台优势,大力营造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青岛市研究出台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发布首批500个“工业赋能”场景清单,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依托海尔、海信等头部企业带动引领中小微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资本、人才、技术、企业、市场等资源要素,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集聚、互动、耦合,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智慧城市产业生态。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团委书记带货啦”直播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问:稳外贸、稳外资是“六稳”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重要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在这方面如何作为?

答:青岛市坚定不移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用足用好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青岛市大力推进“国际客厅”建设,为有意进入的国际市场主体,以及有意对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目前,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国际客厅”,以及“山东会客厅”已开门迎客,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客厅”和央企“国际客厅”也将于今年开业。

通过“国际客厅”,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源源不断地走进青岛、走进山东、走进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和“一带一路”更广袤的空间。

6月3日,一批来自韩国、实现了全程追溯的商品进入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仓库。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此外,青岛市出台《关于稳外贸保主体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保障等6方面的39项具体措施。1至7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3418.1亿元,增长2.7%。其中,青岛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3%,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1.4%,对欧盟进出口增长9.9%。

责任编辑:王凤一 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