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5月22日讯 数十架无人机在空中变换着造型,机器人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尽情舞蹈……在极具科技感的氛围中,由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崂山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年青岛市科技活动周暨科普成果展今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启幕。本年度科技活动周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将持续举办至5月28日。
开幕式上,我市举办了科普成果展,2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展示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环保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系列科技成果,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VR头戴式一体机等高科技产品悉数亮相,让500多名科技爱好者以沉浸式体验近距离感受了我市最新科技成果。
其中,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现场展示了其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支持;艾山天文台则带来了20余枚火星陨石、月球陨石、灶神星陨石、彗星碎屑,让市民得以近距离观看和触摸。北航青岛研究院科普展厅面向市民开放,展示了我国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和火星计划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内涵。
现场还有两辆车十分引人注目。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把全球首款移动预防接种车“海乐苗”开到了展览现场,车内搭载物联网、5G通讯、大数据、新能源等先进技术,一天最多可接种1700多针疫苗,并可实时将接种数据上传保存;车内设有空气消毒器和紫外线消毒器,可保证接种环境安全,同时还配有太阳能板,在断电情况下也可持续运行7天,保障储备疫苗安全。青岛德先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则开去了一辆集合了5位院士创新成果的氢能汽车,利用氢堆与氧气反应进行供电,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正值周末,科普展现场吸引了不少“小观众”随家长前往,于女士便带着7岁的大女儿和3岁的小女儿专程赶来观摩。她告诉记者,孩子对无人机、陨石、机器人等科技成果十分感兴趣,通过成果展对“科技”的概念有了直观的感受,在心底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除开幕式主会场活动外,全市各区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也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了系列科技活动。市园林林业科技活动现场开设了“古树名木”公益课堂、插花课堂、昆虫展、动物科普讲堂等活动,普及园林科学知识,为市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提供了引导;在海信科学探索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围绕“神奇的深海生物”这一主题,为听众打开了海底世界的大门……
据悉,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市将陆续开展公众科学日、科技创新平台开放、科普展厅场馆开放、青少年科普活动、科普进社区、科技扶贫、科技沙龙、涉企政策宣讲等各类特色主题的科技活动共 100余场,着力为市民打造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精彩纷呈的科技“大餐”。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我市将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推进科技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壮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副市长耿涛出席开幕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