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青岛人 | 于杰:“期待在东京奥运会展现中国力量”



“期待在东京奥运会展现中国力量”

青岛汉子于杰和他的大力士弟子们冲刺世界举坛

他,是一个地道的青岛汉子,率领着中国大力士们在国际赛场摘金夺银。在他调教下,三名队员拿到了奥运会金牌等22个世界冠军,打破4项世界纪录,在世界举坛演绎着中国力量。他,就是中国男子举重队总教练——于杰。

十四年辛苦磨一剑

年少时,身处田径之乡的于杰因为身体条件出色而被选入了田径队。没成想,在田径队的他又被举重教练一眼选中,改行练起了举重。从青岛队、山东队再到八一队,短短几年时间,于杰就在国内举坛崭露头角,并接连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1994年对于杰来说,应该是人生的转折。这一年他选择了退役,因为业务能力强而被留在了八一队担任助理教练。“其实也没什么,当队员的时候,就是喜欢琢磨东西。教练的训练计划,大家都是会不打折扣地执行,但我总是想知道教练为什么这么安排,久而久之,自己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边学边干,担任助理教练的于杰,更多的是向老教练虚心讨教,课余时间开始钻研业务,很快就进入了新角色。

2006年10月,于杰手下多了一名叫廖辉的队员。当时他成绩平平,抓举140公斤、挺举180公斤,像这样水平的运动员,在国内有一大把。和很多举重选手一样,廖辉也是一名抓举弱、挺举强的偏科型选手,于杰开始了对廖辉的“改造”,“他的力量非常好,我在提升他力量的基础上,从技术方面作了调整,举重队员一般都是挺举带动抓举,但我指导廖辉的方法刚好相反,让他以抓举带动挺举。”

2007年底,早已进入国家队担任教练的于杰,自费让廖辉成为国家队的一位编外运动员。这个自费争取来的机会,让廖辉的训练水平更上一层楼,也为廖辉几个月后能以一匹“黑马”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夺冠埋下伏笔。2008年,当廖辉一举拿下奥运会金牌时,于杰在欢庆过后,一个人偷偷跑到了洗手间抹起了眼泪。“干教练14年,能带队员拿到奥运会金牌,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直到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块金牌,也算是对我的奖励。”回忆起当时那一幕,于杰仍是颇为感慨。

金牌教头有“秘籍”

北京奥运会的廖辉,伦敦奥运会的吕小军,里约奥运会的龙清泉,都是于杰一手带起来的金牌运动员。三届奥运会三枚奥运金牌,于杰成为了中国体育界为数不多的“三连冠”金牌教练。可以想象,他的执教方法的确有独到之处。

“也没什么,就是多跟队员们在一起,多了解他们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队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别小看于杰这一句话,其中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说廖辉,当年入队时就比较“叛逆”,于杰就试着一点点走近他。于杰比廖辉刚好大20岁,他还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廖辉家庭条件不太好,从小就懂得帮父母分担家务,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这也让于杰对弟子格外喜欢。既然当“父亲”,就得关注“孩子”的生活。初到八一队那会儿,于杰注意到廖辉总是很晚才来吃晚饭,后来发现他对下午训练量不满足,独自偷偷加练;周末也很少出门,而是去蒸桑拿、跑步以保持体重。

“他以为多练一点,就能出成绩。这种精神让我很感动。”于杰暗自点头,但却以“严父”般的语气把廖辉训了一通,说他不遵守训练日程,“后来,我告诉他,训练要循序渐进,量和度要科学地控制,不是使劲练就能出成绩,相反还容易受伤。”

责之切,爱之深。为了帮助廖辉走好成长的每一步,于杰还把廖辉当成朋友一样。每次比赛前减体重,往往是运动员最痛苦的时候。不能吃任何东西,包括水;晚上常常由于饥饿睡不着觉;蒸桑拿蒸得人都要虚脱……每每这个时候,于杰总是陪在廖辉的身边。

师徒、父子、战友,正是这三层“特殊”的关系,让廖辉在日后遭遇挫折和低谷的时候,有了坚强的后盾。

里约遗憾东京弥补

两金两银,于杰率领的中国男子举重队在里约奥运会交上了这样一份答卷。但在他眼中,这只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希望在东京奥运会上,带领中国男举实现历史性突破。

目前,于杰带着刚刚参加完亚洲锦标赛的国家队队员们,在西安按照防疫要求进行隔离。五枚金牌,不但让队员们时隔2年参加了国际大赛,同时通过比赛找回了信心。“自从1999年参加完世锦赛,我们就没有任何国际大赛可打。队员们在封闭条件下训练,承受了非常大的精神压力,通过这次比赛,队员们不但有所释放,更重要的是摸清了很多对手的情况。”疫情的发生,导致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彻底打乱了于杰的备战计划。面对困难,于杰带领着他的教练团队想尽办法来调整队员们的状态。按照计划,国家举重队将于5月27日重返北京大本营,为东京奥运会做最后的冲刺准备。“五个奥运会级别,每个国家只能报四个,所以这需要我们教练团队去综合考虑,根据各级别队员的自身以及对手的情况,来确定四个参赛名额。”于杰说,“不管谁参赛,都是代表国家,都要在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舞台上,展现咱们的中国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 诺)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