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阁 | ​“十八年地铁断点”要打通了

青岛日报2021年5月25日2版

“十八年地铁断点”要打通了

最近,很多北京市民非常兴奋,因为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将于今年年底前实现贯通运营。这意味着,困扰北京人18年的地铁“断点”终于要打通了。

北京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对于首都意义非凡。1号线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铁线,于1969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营,经过天安门、王府井、国贸等众多地标。八通线开通于2003年,是市民乘地铁往来通州的必经之路。从地图上看,这两条线路在一条线上,事实上却一直是分开的。乘客要想换乘,需中途下车走一段路,换个站台再乘车。这挺折腾,特别是在高峰期,既增加通勤时间,也容易造成拥堵,降低了城市效率。这一“断点”的打通让市民欢欣鼓舞,也说明民生痛点往往就在细节处。一个小小的系统优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市民的生活体验。

在很多时候,“断点”也是公共服务不精细所致。比如,此前成都137路公交站牌在网上成为一个“梗”。“三环成彭立交东外侧”“三环成彭立交桥”“三环成彭立交西外侧”等站名高度相似,让乘客完全不知道该在哪里坐车。经媒体报道后该线路进行了整改,对公交站重新命名。其实,类似问题在不少城市都存在,有的是“公交站同名异地”,有的是扶梯“长期瘫痪”累坏行人……打通这些“断点”,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打通“断点”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环节的优化上,更重要的是要事先多想“一公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一直存在着不少“断点”。比如,生物技术类初创企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过程很长,对实验室的依赖性很强,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需多次到实验室“回炉”。一家初创企业的天使轮融资,一般只有500万至1000万元,而一台实验设备很可能就价值上千万元,根本买不起。这一“断点”严重制约了该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今年以来,深圳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一项就是请初创企业入驻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该中心楼上是实验室,楼下是企业,打破了二者的空间距离。初创企业可以与研究院共享实验设备,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还可以随时获得科研“国家队”的技术攻关支持,极大缩短了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竞争力大增。

经济学有个词叫“边际效应”。某种意义上,打通“断点”的成本并不高,但其边际效应却巨大,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需要对城市的现代化治理具有前瞻性,平时多体察民情民意,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敢于正视问题,善于用创新思维来破解难题。这不仅是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缩影,是城市治理温度的体现,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王学义)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