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中国疫苗接种需要“急而不乱”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3日讯 “疫苗是控制疾病,特别是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期间举办的“人人享有免疫与预防”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在演讲中这样“开篇明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要考虑将已有疫苗、诊断和治疗工具等推广使用,真正将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最大化。”王辰说,“现在,世界各国都将疫苗研发和注射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中国的疫苗也正在迅速推广,下一步尤其要注意在疫苗注射过程中确保科学上更加缜密、社会行动上更加有序、在分配公平性上更加公道,‘急而不乱’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王辰说,全球在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推广,中国也有经验可以“输出”,但我们还是要“反省”在疫苗接种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疫苗接种是“独立”的、与临床相行甚远的体系。“我们的临床医院、医疗体系与疫苗‘走得过远’,这是影响疫苗注射的一个重要原因。”王辰直言。

“所谓‘医防结合’,‘医’里面天然就包括‘防’。”王辰介绍,医学包括防、诊、控、治、康五大板块,其中,“防”是预防得病,“诊”是确诊得病,“控”是防止小病变大病、防止一人传多人,“治”是纠正生病的状态,“康”是促进疾病在时间和程度上进行恢复。“而疫苗不仅作用在预防阶段,对控制病情传染、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与卫生政策、群体健康观念等也息息相关。”王辰说,“防、诊、控、治、康是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在推广疫苗注射方面,我们更不能把‘医’和‘防’割裂。”

王辰还特别提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因为公共卫生是基于医学原理采取的社会行动,绝不仅是医学界的范畴,还囊括了医学、法律、政治等各个方面。所以,公共卫生这种社会行动需要由医学界负责把握医学上的趋向,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