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面对面|魏晓曦:寻找儿童文学的哲学张力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淹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由此,儿童文学作家则担当起了通往童心世界的一方桥梁。在今年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阵容中,青岛本土儿童文学作家魏晓曦的出现令人欣喜,而她本人身兼出版人、创作者的双重身份,也让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多精准的表达与投射。

签约带来自律与视野

魏晓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岛市南区(琴岛)作协副主席,现任青岛出版社少儿期刊分社副总编、副编审。多年来,她出版个人儿童文学作品50余本,作品《棒小孩日记》系列荣获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爱的小时光》《树精灵和雪人》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天堂有朵波斯菊》获冰心散文新作奖首奖、《小小昆虫记》系列获一带一路版权输出优秀作品奖、《小蚂蚁大国王》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等,多部作品版权已输出至英国、韩国、越南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此次签约作家中的一员,魏晓曦坦言自己提前做了很多创作的积累准备才达到签约要求。 “作家签约制度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一种创作上的引导,它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起点,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和鞭策。 ”魏晓曦表示,自己之前的写作是一种随性的状态,但是签约之后的写作可能更需要自律,“签约条款中对于刊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明确且具体的要求,每一位签约作家都必须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这些任务。 ”

同时,魏晓曦认为,签约作家制度带来更为重要的一重意义在于创作方向的引领,“文联领导在签约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作家的创作不仅仅要着眼于个人的情感和喜好,而是需要将个人的创作主题联系生活,与青岛的地域人文融合起来,这一点给我的感触特别深。此外,签约之后的采风活动,带领作家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视野,作家的创作需要体验和积累,对于作家的创作走进生活很有帮助。 ”

据魏晓曦透露,在签约之后,自己规划了两年签约创作计划,“也算是自我施压吧,我的创作压力不在于能否刊发作品,而是希望能够突破自我,创作更多的优质作品,这些年来,自己出版作品包括绘本、散文集,这两年希望在长篇小说方面有所突破。 ”

人生高光源自童年累积

撰写儿童文学作品,对于魏晓曦而言,更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入职出版行业,从事儿童期刊出版,期刊较之纯文学作品的周期性要求,以及受众人群的指向性,都为魏晓曦儿童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积累与素材。 “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写散文,后来工作了,写作也是一种习惯,是自我表达的方式和出口。更幸运的是,工作很忙、很辛苦,却是我所喜欢的领域,日常工作中,与作家们就创作内容的对谈,对孩子们阅读喜好的调研,都在指导着我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中捕捉到这份源自于孩子内心的微妙情绪。 ”魏晓曦直言,研究儿童心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拘泥于形式,正襟危坐的课堂传授,亦或是与卖菜大哥家的小女儿随意聊上两句,都是一种与孩童互动的形式,“孩子内心世界的微妙,是相对没有束缚的、真正有趣的部分,人生的高光时刻其实都源自童年的累积,而儿童文学的写作想要找到撬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扇门,如何选取角度,是最难的一件事情。 ”

这一点,对于魏晓曦来说却有着天然的优势,专业的素养与理论的支撑,让她的写作有着游刃有余的率性,“身为一名儿童文学编辑,我可能比其他写作者更为了解编辑的意图,对于期刊的风格也有着较好的把控,所以提供的稿件更为精准。 ”

儿童文学并非浅显与直白

在魏晓曦看来,儿童文学语言的表达并非儿童语言的简单复述,一定有着儿童哲学的意味,才会让作品更具张力,这也是为什么儿童文学的作品大人、孩子都爱看。这样的创作思想在她负责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的新作——冰心奖名家典藏图画书《中国故事绘》中一以贯之。这是一套七本的绘本集,汇聚了葛翠琳、张秋生、徐鲁、翌平、陆梅、张洁、吕丽娜等儿童文学名家的力作,特邀国内外知名插画艺术家联袂打造。

“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绘本,大多为功能性的绘本,意在引导孩子如何入园、如何自律等等,而《中国故事绘》是一套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的作品,获得冰心奖的文学作品是载体,而国内外的插画艺术家为其绘制的图画则为这些文学故事赋予了艺术性的表达,这也是这套中外合作原创绘本的经典性与艺术性的特质所在。 ”魏晓曦表示,像是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创作的《三层阁楼上的孩子》,邀请到知名插画师李广宇绘制图画,仅是书中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就绘制了二十几稿,“书中讲述的是老上海弄堂里的老虎窗,承载着小男孩所有的喜怒哀乐,书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的重复,更重要的功用是完成了文字之外部分的想象与延展,就好像书中所说‘看灰尘在阳光中游动,是我那时候唯一的游戏’,画面上没有灰尘,却可以感受到阳光下灰尘的起舞,与皮肤、与呼吸产生的一种可触摸感。 ”再如意大利插画师萨拉乌戈洛蒂绘制的中国作家翌平作品 《龙灯》,用一个西方画家的视角呈现最具中国意象的图腾,他画笔之下的中国龙无比绚烂、美好,却又不失亲和力。这种合作本身,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审美相融合的一种创作形式。

魏晓曦说,虽然现如今也有着再现儿童生活的书写方式,但那是一种“可乐文学”,缺乏文学内涵和哲学韵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我希望能够给那些自然界极其幼小的生命赋予最高的艺术礼赞,为那一份份珍贵的生命情感给予自然、深刻的哲学阐释。为此,无论是我在编辑儿童文学作品还是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更追求独特的语言之美、风格之美、情感之美。我相信这种审美的趣味一定会栖居在每一位小读者的童心深处,我也相信最诗意的栖居将会唤醒孩子对美的追求,对自然与世界的探索。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