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工业总产值出自园区,园区已成为“突破平度”攻势的关键支点

青岛日报2020年9月5日3版

91%工业总产值出自园区,园区已成为“突破平度”攻势的关键支点——

平度:98%签约大项目落在园区

AGV自动导引小车来回穿梭于库房与线体间,自动将物料运至相匹配的下一个工位,机器人、机械手和自动化专机有条不紊地实现产品的自动装配、检测、包装……“自从吹响园区建设的‘集结号’,平度南村镇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很快引进了盛阳新材料、金喜隆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还成功入选青岛市重点产业聚集区、列为山东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海信工艺部副部长王文杰感叹道。

南村镇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的蓬勃发展,只是平度“四区八园”(“四区”即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和高新区、新河化工新城、临空经济区北区;“八园”即蓼兰、崔家集、田庄、明村、店子、旧店、白沙河、仁兆等镇级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平度抢抓“突破平度”攻势重大机遇,改变打法,把园区作为主战场、主平台、主支撑,布局发展“四区八园”,牵引全域产业、工作重点、力量资源向园区聚焦聚集聚合,强力支撑全域高质量发展,98%的签约大项目投资在园区,91%的工业总产值出自园区,77%的固定资产投资纳统项目聚集在园区,64%的财政收入来自园区,可谓园区“一子落”,实现全域“满盘活”。

找准突破“穴位”,搭建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抓住了园区建设就抓住了项目建设的全链条,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关键。然而,之前的平度存在着园区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土地利用效益低、产业雷同等短板,极大影响了平度工业化进程。项目引进来没地方落怎么办?闲置厂房没有办法合理利用怎么办?

平度找准发展“穴位”,顺应工业发展规律,在全域3166平方公里内,规划布局了“四区八园”,聚焦规划引导、产业集群、土地集约、配套齐全等要素,有序推动项目向园区聚集,擎起全域协调发展的“四梁八柱”。

9月1日,白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蔺锡杰指着一片厂房区告诉记者,“以前那里就是一片废弃厂房,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盘活了这个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运行调试并试生产。”

白沙河街道按照打造包装特色产业集聚区的思路,引进梵世木业项目,既落下了项目,又得以产业升级,实现了“双赢”。

据统计,上半年平度“双招双引”、项目投资等工作成效明显,重点产业项目落地50个、增长51.5%,总投资181亿元、增长86%。

“园区+平台公司”,用市场化思路求解大项目集聚

上百名工人在紧张施工,大型施工机械在工地来回穿梭。8月30日,位于同和高新区的平度市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园内一期1200亩的土地上,项目已经全部落满。

由于被园区配套所吸引,整车制造、汽车配件、高端纺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项目纷至沓来,使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园具备了新型智造产业集聚区的雏形。

作为青岛未来工业化的主战场,平度坚持站在未来看今天,聚焦园区建设,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围绕用好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出改革招数,探索实施“园区+平台公司”模式,加快全域转型升级、突破崛起。

去年以来,平度市实施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成立平度控股、平度开发、平度农旅等3家国有平台公司,参与园区配套建设。

据平度市城市开发集团董事长陈学军介绍,平度市城市开发集团通过整合土地、矿产、水系、教育医疗等资源,综合运用股权、债权、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工具,建设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园区+平台公司”模式在解决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大、项目配套要求高等难题的同时,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用资本的力量推动园区建设,完善园区设施配套,确保落户项目“拎包入住”。

干部向项目建设一线聚焦,打通堵点痛点难点

青岛钢研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基础设施施工、热等静压项目正在筹备……在南村镇政府大厅入口处悬挂的一张项目进度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青岛市重点项目进度情况。

“干部跟着项目转”,南村镇党委书记张夕强说道,聚焦项目建设,他们从干部思想、干部培训、干部考核等多个维度,提升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干部向项目建设一线聚焦聚集。

为了更好地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平度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局+部门+产业园区”三位一体项目全程代办服务体系,完善项目帮办代办、不见面审批等机制,落实“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现“拿地即拿证”“拿地即开工”。据了解,上半年,完成项目备案审批573个,增长64.2%。

“跑审批等事项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根本找不到头绪,平度的代办员帮我们省了很多事,项目才得以快速开工。”位于平度经济开发区的中冶电子办公室主任李凯捷对于平度解决项目难点的效率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产城融合综合体,十二个园区就是十二个产城融合综合体。”按照设想,“四区八园”的示范效应将带动“多区多园”块状布局,使产城融合综合体在平度“多点开花”,最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星火燎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责任编辑:陈海芹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