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押中的其实不是高考作文题,而是时代的主旋律

6月7日高考作文题一出炉,撒贝宁前段时间在《开讲啦》中的一段话,又出圈了。

他在节目里预测:“《觉醒年代》里的史料,高考一定会有相关题目。”还放话:“得不了高分找我!或者编剧龙老师……”

结果高考语文试卷一发,一波考生一阵窃喜:看过《觉醒年代》,赚翻了。

的确,看完高考语文作文题,不少网友感叹:“《觉醒年代》简直是行走的素材库!”

比如全国甲卷。材料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期间革命英雄辈出,谈谈对“可为与有为”的理解。有考生说,“好家伙,我上来就是一篇《觉醒年代》观后感。”

又比如全国一卷。材料是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网友又说:“好家伙,《觉醒年代》里的台词直接拿来用一下可好: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

总之,网民都说,这届高考,催红了《觉醒年代》。

但其实,你们可能都误会《觉醒年代》了!

虽然说,这届高考作文题整理起来,的确好像处处都能运用《觉醒年代》的素材,但这还不是《觉醒年代》对这届考生最大的帮助,那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

是这部9.3分国产神剧,一瞬间就能串联起那么宏大的集体记忆与情怀——有多少学子和年轻人,从剧中看见了那些努力改变中国命运的先贤们的青春时光。

而带着感慨和感动把这种感情用语言组织起来,和单纯用文字写一篇作文,当然是不一样的。这,才是这部剧给考生们最大的帮助!

回过头来再看,到底这届高考作文题可以用到多少《觉醒年代》的素材?

比如新高考II卷。有一道关于“人”字的漫画题。

有人说,《觉醒年代》里,辜鸿铭那段“中国人的温良”,完全可以引入其中。

还有些素材,不能直接用,但却可以贯穿于文章中,例如北京卷“论生逢其时”。

正可以用到《觉醒年代》开场,毛泽东登场时,那个他冒雨跑过长沙街巷的长镜头。

那副“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意境中,观众跟随他的视角,看到了长沙城内各个阶级,以及富人、穷人两个世界。世道艰难,一目了然。

再看一场戏。

的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可下一个镜头,兄弟两人脚镣上沾满血水,被押解刑场。

在历史中,陈延年由于宁死不跪,最终被敌人乱刀砍死。留下遗言: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

而弟弟陈乔年在牺牲前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与生相对的,是死,有人生逢其时,也有人死得其所。剧中这一幕幕,都是给高考作文提供的最好的素材。

《觉醒年代》押中的其实不是高考作文题,而是时代的主旋律。

说到底,剧集讲的是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历史故事。

豆瓣网友在长评中发出感叹:“为什么一部历史主旋律题材剧,一部讲述1915-1921年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纯文戏的剧,一部从头到尾基本都是一群文人演讲、开会、讨论、吵架、骂街的剧,也能这么爽?”

这要归功于剧集快节奏、高密度地展示冲突,让文戏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

剧组一丝不苟,原了昔日的漫卷黄沙,让历史得以再现。

一票实力派演员,用集体出色的演技,去演绎出了这么一段浩瀚历史。

但归根到底,是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无意中找到了和年轻一代对话的方式。具体到剧集中,这种对话是通过“打开历史书”,甚至是“打开语文课本”而完成的。

比如,中学课本告诉我们:鲁迅在1918年4月完成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但《觉醒年代》却清楚交代了鲁迅何以完成《狂人日记》。

剧中,鲁迅的弟弟因为帮助一位寡妇导致寡妇被处死,又看到饿殍遍地的惨状疯掉了。曹磊饰演的鲁迅的心理,在镜头前逐渐变化:从同情,到唏嘘,到愤怒,最后是双眼射出火光。手中摩挲的笔,如一把战士的钢刀。

下一个镜头,是鲁迅先生终于将笔落在稿纸上,写下了《狂人日记》的第一行……

写作原本是枯燥的,但随着镜头调度和激昂的配乐,观众跟着历史中的鲁迅先生一起心潮澎湃, 满腔的愤慨,终于化作一句——“救救孩子……”

最后,鲁迅先生翻身躺在稿纸上,落下了泪:从今往后我就叫鲁迅。

又比如,历史书中写到李大钊与陈独秀作别,后来李大钊先生牺牲。

这背后的故事,《觉醒年代》也拍了。1920年2月,为躲避北洋当局迫害,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秘密离开北京。

时值隆冬,他们路过天津海河,看到沿岸饥民遍野,天地为之色变。

陈独秀终于难以自持,伏地大哭,李大钊则无声落泪,剧中李大钊哽咽地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于是有了剧中这段慷慨激昂的对白——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国富民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比起课堂上死记硬背,学子看到这些对白,难道不会有更深的体悟?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作文题引发《觉醒年代》被追捧,背后其实是有一次大众体验共情、展示凝聚力的珍贵时刻。

高考到底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剧中也有答案。

无论是当年的学子,还是如今的学子,虽生在不同时代,却有着殊途同归的命运。无论是1921年的新青年,还是2021年的新青年,难道不都应该只争朝夕,不问西东。

就像剧中说的,“创造幸福的生活要靠我们自己,担当起国家的历史和责任,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我们绝不能做壁上观的局外人。”

最后要说的是,其实《觉醒年代》本身,也是一堂最好的作文课,剧中不仅横向比较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思潮流派,这其中的代表人物,还有他们的代表性言论,都有所展现。比如陈独秀《敬告青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青春》《庶民的胜利》,各种语文、历史课本中的经典“台词”,都以近乎原文的形式出现,演员朗诵时声情并茂,这不是绝好的作文课堂吗?

最后的最后,还想说,如果真要说高考作文,李大钊先生在1916年发表的《青春》应该是绝对的满分作文吧——“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