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激活创新动能,高新区18个非公党支部授牌,吹响党建“集结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9日讯 近日,青岛高新区隆重举行园区非公企业党支部授牌仪式,园区18家新建的企业、孵化器党支部齐聚高新区创业大厦接受授牌,自此,青岛高新区非公企业党支部突破100个,党的旗帜在这片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上高高飘扬!

这么多家非公企业,为什么要主动申请成立党组织?非公党支部要如何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发展?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为主责主业的青岛高新区,是如何发挥党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以党建之力引领非公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功能区改革以来,青岛高新区在党建引领下大刀阔斧抓改革,将原有22个机构精简为“八部一委”,面向全市公开选聘干部156名,人员数量精简56%,平均年龄只有35岁,年轻党员干部团队赋予青岛高新区更多的朝气和生机,也成为青岛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支年轻团队的带领下,青岛高新区各级党组织,非公企业、孵化器等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机制,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开展各类党建活动,不断强化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非公企业创新发展,在企业中间形成了“党建引领”的光辉旗帜,党建已然成为高新区持续激活创新动能的“核心引擎”。

党建“集结号”聚合非公企业

在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刚刚装修好的展厅明亮夺目,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前来访问、学习,这里已经俨然成为青岛高新区的新晋网红学习点。作为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纳公司主要生产具有全国领先技术水平的光电环保仪器仪表。多年来,始终秉承“党建强、企业兴”的核心理念,企业不断增强党建生命力,在市场经济中为企业立住“根”、守住“魂”。

“听党话,才能跟党兴”这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永如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不断强化党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海纳公司提出“1+N”党建工作思路,“1”为公司党委,“N”为按照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组建多个党支部,海纳光电公司党委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了光谱、科研、销售、生产、管理5个党支部,推动党建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贴合、同频共振,持续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海纳公司党员人数不断攀升,从2013年职工230人、党员16人,发展至今已有职工300余人、党员110人,党员占比超36%,是支部成立之初的5倍。在党员人数不断翻番的同时,公司的产品不断创新、品类持续拓展,发展也迎来“井喷式”提升,截至目前,海纳公司已自主开发了10大系列100多种新产品,多种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近两年,海纳公司销售收入达9.5亿元,实现纳税9515万元,公司创新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党建的引领。

成功的非公企业党建成果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党建的重要性,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有非公企业党支部109个,党员人数1000余人。此次,青岛高新区又有7个孵化器、11家企业申请党支部挂牌,高举党旗助力企业发展。“在提交申请后,我们提前规划,安排出一间党员活动室,现在党建标语已经安装在活动室最显眼的位置,后期我们会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读书会、党史论坛、演讲比赛等活动,还会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党组织与各企业之间联系,更好的服务企业、孵化企业,干好主责主业。”百度(青岛)智创基地招商经理隋玉璇说。

“红色引擎”凝聚园区创新力量

“党建工作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滕云枫看来,党建要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关键是要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结合点。

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是青岛市标杆示范科技孵化园区,园区入驻企业达130余家,企业多、规模小,单个企业无法达到成立党支部的条件,造成了企业党员组织关系难落地、优秀员工招不进来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5年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的推动下,园区非公企业共同组建了联合党支部,即创业17号创客党支部。为强化非公企业党支部建设,创业17号党支部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一起形成了“双支部”共享共建党建体系,以公有制党建带动非公党建,“双支部”同发展、共促进。

以党建工作为“魂”,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凝聚园区创新力量。借助创业17号创客党支部党建网有效覆盖园区企业的优势,及时了解掌握园区企业的党务、创业服务需求,在园区营造出互帮互助、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

据滕云枫介绍,为更好助力企业成果育成转化,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发了30余项订制化特色创新创业孵化课程,搭建“成果育成转化平台”“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两大软硬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产业孵化服务,还借助科学家大讲堂、科技沙龙等多个全市知名的品牌活动,接续开展CEO下午茶、创业培训、政策宣讲、论坛交流、路演对接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创业服务活动,累计达300余场次。通过以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模式,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已成功孵化高科技初创企业三百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六十余家企业。园区企业共获得融资贷款十亿余元,获得各级政府资助两亿余元,拥有核心专利产权一千五百余项。共建共享联合党建体系正在对园区发展和风貌提升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

“红色基因”引航科技创新发展

自功能区改革以来,青岛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转理念、转作风,下大力气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青岛高新区争做全市科技引领城建设主引擎和主阵地的第一抓手。我们始终以党建为根基,把‘勇争第一、唯旗是夺’刻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努力打出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组合拳’。”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期间,青岛高新区一众高新技术企业纷纷拿起手中掌握的高精尖科技,为控制疫情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1月29日,了解到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需要微生物检测设备,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急召回研发工程师连夜调试设备,第一时间将两套微生物水质在线检测系统送到武汉。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改装出无人驾驶消毒机器人,并无偿捐赠到疫情防控一线,得到省、市相关领导和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

青岛高新区各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在党组织带领下一直奔赴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党委已经连续12年开展“骨干党员志愿巡检服务”,奔赴全国各地为客户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先后组织党员参与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永吉抗洪救灾等现场环境监测工作,充分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技术骨干在员工队伍中的示范作用很大,党员冲锋在前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企业文化。”梁永如说道。

党建引领非公企业创新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青岛高新区党建工作探索的重点。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引领非公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区内企业中形成了“党建引领创新”的光辉旗帜,成为持续激活发展动能的“核心引擎”,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驶入了“快车道”。2020年,青岛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增速位列青岛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增速位列青岛市第二;固定资产同比投资增长17.8%,增速位列青岛市第四,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位列青岛市第三。

站在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新起点,青岛高新区将一如既往,坚持工作开展到哪里,“战斗堡垒”就建到哪里,以党建“红色引擎”激活创新发展动能,为高新区破浪前行凝聚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李青健)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