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管部门“牵红线”,国内20家零售企业“联姻”青岛制造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0日讯 外贸企业拥有优质的产品供给,却在国内市场缺少有力的销售渠道;零售企业掌握着大把渠道资源,所销产品却少有自有品牌,这两者的交集,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天上午,由青岛市贸促会、上海市品牌授权经营企业协会联合主办,青岛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中心、全球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组委会和城阳区贸促支会联合承办的2021青岛自有品牌零供对接会成功举办,活动现场达成意向成交额3800万元人民币。

所谓自有品牌,也被称为“零售商品牌”(如超级市场、大卖场、连锁店等自有的商品品牌)。零售商通常将自有品牌的产品交由合格的制造商定制化生产,质量与一二线同类产品一致,价格却略低于这些产品。双方通过合作,破解商品同质化难题、提升零售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优秀的生产制造企业开拓出新的销售渠道。

本次对接活动采用提前访厂、产品展示、会前配对、现场对接洽谈等多种形式,助力企业精准对接。现场,盒马鲜生、北京华冠、上海联华、青岛利客来等全国百强零售企业和著名商超企业的40余位采购负责人,与青岛本地120多家企业开展了多轮次一对一贸易接洽。

“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企业出口面临较大冲击,通过对接会这样一个平台,助力企业出口转内销,取得了良好效果,2020年第二届对接会实现意向成交额超过3200万元,有力抵消了企业因出口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市贸促会会长初连玉表示,希望通过对接会,尽最大可能将青岛的优质、优势产品以及地域特色商品推向全国市场。

青岛金叶食品有限公司的果蔬脆、冰薯等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2020年以来,该公司出口业务呈现下滑态势,转而开拓国内市场。“相比较国内同类企业,我们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通过‘价格战’开拓市场不太现实。”公司销售经理王凯基表示,与零售企业合作,助力开发自有品牌成为其在国内市场破题的有力举措。

王凯基称,本次对接会上,他与盒马鲜生等多家零售企业进行了细致交流,采购商代表对金叶食品的生产能力均较为认可,后续将围绕合作开发自有品牌产品展开进一步洽谈。

“相比较欧美国家,国内自有品牌还处于未开发状况,我们预估中国自有品牌是一个存量为千亿级别的市场,而按欧美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自有品牌在中国的增量市场将是十万亿级别。”上海市品牌授权经营企业协会自有品牌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建军认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发展自有品牌,对零售企业以及青岛的诸多外贸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新机遇。

“这场活动在青岛举办过三届,我这是第三次过来了。”刚刚结束与一家食品企业的洽谈,对于本次青岛之行,福建冠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自有品牌采购总监邹显增心里愈发有底。该公司旗下的冠超市在福建、广西、云南三省已有52家连锁门店,近年来正全力发展自有品牌。

2019年的首届对接会上,邹显增与青岛吉兴食品负责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联合推出了一款自有品牌的花生酱产品。“对于青岛企业的生产研发能力,我们是很有信心的,三年来我们双方已经联合推出了6款自有品牌的花生酱。”邹显增透露,短短两三年时间,冠超市已与10家左右青岛制造企业展开合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文/图)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