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种植,胡萝卜销路不愁!平度市仁兆镇胡萝卜喜获丰收,助农增收致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6日讯 萝卜素有“小人参”的美誉,每年6月份正是夏季胡萝卜的采收期。近日,在青岛平度市仁兆镇的田间地头,这里连片的胡萝卜陆续成熟,工人们一大早开始忙碌起来,田地里种的胡萝卜到了收获季节,大家拔萝卜、切秧、装袋、搬运各有分工。橙红的胡萝卜、嫩绿的萝卜缨铺展开去,丰收的农户喜不自禁。田地里呈现出了一片丰收的盛景,小小的胡萝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红色宝贝疙瘩”。这里的胡萝卜品质好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颇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订单种植助推农民增收

仁兆镇是青岛市优质蔬菜生产大镇和蔬菜出口创汇第一镇,是山东省保健蔬菜生产加工销售聚集区,被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仁兆镇有着20年胡萝卜种植历史,目前全镇种植规模达到4万多亩(镇外基地3万亩),当地胡萝卜种植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农民只负责种,每到收获季节,当地的农产品公司就会提前预定收购,胡萝卜从田间收获后直接运到农产品公司进行清洗、刨光,经过分拣包装后,销往国内以及国外市场。

  青岛学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经过约四个月的生长期,胡萝卜开始成熟达到采收标准。刚从泥土中拔出的胡萝卜色泽红润,体型匀称,被整齐的码放在田垄上。数十名收胡萝卜工人散布在地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青岛学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学广介绍:“今年我们合作社种了2500多亩胡萝卜,长势很好,今天开始出出了45亩地,一亩地能产6000公斤左右,现在收购价格是每亩7500元客户包第,一亩地就能净赚四千元左右。”

仁兆胡萝卜国内外“受宠”

仁兆镇种植规模已达万亩,并且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胡萝卜种植3万亩以上。由于胡萝卜机械化收获水平相对较低,平均每人每天仅能采收半亩多地,所以随着胡萝卜收获高峰来临,也创造出大量工作机会,从胡萝卜采收、装运到加工、出售等都需要用工,吸引大量外地务工人员涌入,务工人员每天也有200-300元的收入。在青岛顺旺农产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接连加班加工出口胡萝卜,冲洗、分拣、包装,一片繁忙景象。仁兆胡萝卜协会会长高风江正在指挥工人装车,每天33吨胡萝卜出口发往韩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市场信息大量增加,仁兆镇当地公司看到了国际贸易的商机,于是开始通过网络寻找客户,并且出国开展业务洽谈。从2010年开始,通过自己联系的客户发展国际贸易,根据不同国家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分类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国家等十几个国家。2013年,开始在国外十几个国家租赁商铺,开设直营店,派员工出国经营,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仁兆的胡萝卜开始了“卖世界”。今年与联通公司和阿里联合打造“和美仁兆”数字乡村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搭建里新平台,目前,销售胡萝卜500多吨。据平度市仁兆胡萝卜协会会长高风江介绍,近几年,仁兆胡萝卜打开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上合组织国家市场,胡萝卜出口量大增,在保持东南亚市场的前提下,协会组织成员走出去,在河北、内蒙古新开辟种植基地,确保货源充足,让胡萝卜红遍一带一路。

胡萝卜“触网”让销量大增

为蔬菜大镇仁兆镇带领更大发展空间,2018年仁兆镇成立了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专门把蔬菜合作社、农产公司、家庭农产、加工企业组织起来,抱团发展,通过提高农产品档次,迎合了国内外市场需求,贸易量大大增加,利润也提高了不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联合会随时跟踪国际贸易的商机,通过网络寻找客户,并且出国开展业务洽谈。今年已经把业务扩展到二十几个国家,大大提高了贸易量,并且很快占领了市场。

截止目前,该镇出口企业、合作社扩大招商范围,强化销售渠道,多方寻求国内外销售客商,每天销售胡萝卜达150多吨。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崔汝平)


责任编辑:马妮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