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青岛人均财力达9200元,2012年以来减税降费超千亿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5日讯 今天下午,青岛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召开,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兵围绕“加快公共财政建设,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介绍了青岛财政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效能明显提升的相关情况。

全市人均财力达9200元

李红兵在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53.8亿元,是2011年的2.2倍;在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的同时,全市人均财力达到9200元,是2011年的2.2倍。通过体制倾斜,青岛将更多新增财力留在区市,增强基层财政保障和支撑能力。区市级财力占全市的比重由59.8%提高到67.5%。财政收入过100亿元的区(市)由2012年的1个,增加到2020年的6个,在2020年山东省财政收入居前十位的区(市、县)中,青岛独占7席。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584.6亿元,是2011年的2.6倍。“一方面调动更多资金投向社会事业、经济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为保民生、稳增长、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全市政府部门有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过‘紧日子’,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持续降低,‘三公’经费支出由11.5亿元降至4.3亿元,压减幅度达到62.5%。”李红兵表示。

青岛财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12-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总规模达到8355.3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更加注重政策措施均衡普惠,民生支出实现了加大规模和优化投向的结合,民生保障实现了提高标准和扩大范围的结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市民。

减税降费超1000亿元

减税降费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惠企措施。青岛创新“三顶一叠加”(顶格协调、顶层设计、顶格优惠+叠加享受)减税降费机制,密集实施了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减税降费政策,释放改革红利,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2012-2020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特别是2018、2019、2020三年,新增减税降费总额达到770亿元,年均增长56%;行政事业性收费由224项减少至16项,减幅达到92.9%;政府性基金由30项减少至7项,减幅达到76.7%。

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亿元

青岛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聚焦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财政保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财政力量。

2015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亿元,年均增长35%,支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49个,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摘帽,3万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扛牢扶贫协作重大政治任务,累计安排财政援助资金34亿元,帮助安顺、陇南、菏泽三市190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在2019年、2020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我市均获得“好”的等次。在全省考核中,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扶贫资金绩效连续获得最高等次评价。

全力保障污染防治投入。累计投入节能环保资金216.5亿元。建立和完善空气、地表水、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粮食主产区耕地等环境生态补偿机制,重点生态区保护得到加强;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3%,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到98.8%。

严控政府债务风险。 青岛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充分发挥政府债券扩内需、稳投资、补短板、惠民生的关键作用,累计发行政府一般债券455.5亿元、专项债券955亿元,有力支持公共卫生、市政交通、农田水利、棚户区改造等1069个项目建设,带动项目总投资1万亿元。另一方面,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全面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合理区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