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处落笔演绎宏大叙事,读来更有力量”!青岛作家铁流新作《靠山》首发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6日讯 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就在人民生活最深处!鲁迅文学奖得主、青岛作家铁流用他的最新长篇纪实文学《靠山》映证了他一贯的创作观。今天下午,讲述百姓支前的真实历史的纪实文学创作《靠山》在北京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这场开进胡同里的首发活动吸引了众多北京当地社区居民参与,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直播现场气氛空前热烈。而这也正契合了这部来源于真人、真事、真情感的力作写得好看、接地气的基本原则。在这场深入普通读者中间的发布会上,《靠山》同样收获了来自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获赞“微小处落笔演绎宏大叙事,读来更有力量”。

长篇纪实文学《靠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联合出版,它讲述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故事,是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珍贵文本。全书近50万字,展开叙述了上百个故事,涉及上千人,几乎浓缩了从1921年到1949年间,完整的百姓支前历史。该书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致敬建党百年最重要的原创作品。同时,它已列入青岛市2020年度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此前曾在文学期刊《当代》节选十余万字刊发。

据悉,为创作《靠山》,铁流十四年磨一剑,足迹遍布山东、湖南、河南、河北、江西、陕西、江苏等地,积累了几百万字鲜活的口述历史,最终才成就了这部波澜壮阔又朴素动人的长篇力作。当初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铁流说,这与他多年来喜欢深入农村去走走,和农民拉拉家常的习惯有关。“这些现在看起来一脸沧桑的农民,在革命年代,可都是支前模范,有的是民兵连的连长,有的是妇救会的会长,还有儿童团团长……在他们每个人的沧桑面孔里,都有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在来看,都具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他们的故事激发铁流投身创作。“《靠山》反映的是战争年代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也反映了人民群众为了革命那种饱满的热情,我是在用小说的手法,写真实的故事。”

发布会现场,铁流在创作中一贯坚守的“要写得好看、接地气”的原则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同。专家们认为,铁流在作品中避免了“高大上”的空头说教,努力从人性和人的内心世界着手,叙述语言平实质朴,不做过多雕琢,却不乏饱满的深情,这都让作品有了特别的分量。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接受观海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及,2016年人民文学社就曾出版铁流与纪红建联合创作的《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一书,当时铁流就曾为了那部作品,多次深入山东多地,挖掘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的鲜活故事。在他看来,铁流作为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继承了几代报告文学作家关切现实、书写时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他始终坚持报告文学创作就是用脚走出来的,必须腿勤、手勤、眼勤、嘴勤,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有筋骨、有温度、有时代脉搏的作品。铁流也用他的实际经历说明,丰富生动的素材就在人民生活的最深处。”

提及铁流作品的特别之处,臧永清表示,铁流的家乡就在沂蒙地区,他的文字中饱含着对故乡的深情。这部书的叙述看上去质朴平实,却有着浓浓的情感在里面,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另外,他用小说的笔法来还原历史的真实,讲述真人、真事、真情,将采访、文献和文学有机结合,并不断把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场景化,这在报告文学的写作中也是一种突破。他说:“铁流是从微小处落笔,尝试进入宏大历史叙事中最为真实的细节,这些动人的细节,它的力量要比宏大叙事大得多。”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则将铁流的《靠山》看作是今年主题出版品质高峰的一个缩影,认为它集中了主题出版的优点,即通过作家本人由衷的真情实感,实现了政治要求、文化要求、学术要求和市场要求四者的相对统一。他透露自己是一口气读完了近50万字的故事,书中干净质朴的文字、动人的细节都让他无比动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