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训一周年!513名干部浦江起新潮,续涌胶州湾!

申城六月,梅雨霏霏,虽是薄雾浓云,但难掩这座城市澎湃的活力。

一年前的6月28日,青岛立足长远,作出“选派干部到上海专业实训”的决策,第一批51名专业实训干部请令出征。自此,胶州湾与黄浦江浪花叠涌,“学上海”大幕正式拉开。

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是城市成长、向更高处攀登的“必修课”。以“学深圳、赶深圳”为发轫,对标先进找差距,明确不足补短板,已经成为青岛上上下下的一种强烈自觉与重要工作方式。

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学习对接上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体悟上海高质量发展之“魂”,这标志着青岛干部实训向新的城市转移,向新的领域拓展。

这一年,人的对接,打开了青沪互联的“窗”。目前,青岛已向上海选派了四批513名专业实训干部,有力提升了干部队伍“三化一型”素质能力,带动全市上下启迪思维、比学赶超。

这一年,平台搭建,架起了青沪互通的“桥”。专业实训干部坚持平台思维,成立了上海市青岛商会、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上海“青岛城市客厅”,有力扩大了城市“朋友圈”和城市影响力。

这一年,合作频仍,牵起了青沪互信的“手”。用平台思维打开双方深化合作的“泉眼”,换来的更多合作成果源源不断涌动而出。上海企业家从实训干部身上,看到了青岛二次创业的决心与行动。

潮涌浪击,风帆正举!相信,随着赴上海专业实训工作的不断深入,“五月的风”将继续拂动“新上海滩”。青沪两地充满合作、共享、机遇的友谊的“种子”,也会不断生根、发芽,并成长为这座城市最积极、最活跃的“动能”。

01、出发点:解放思想

思想方法支配着我们的工作、行为模式,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搞活一座城”,关键要搞活思想观念。上海之所以在国内乃至国际城市中独树一帜,说到底,来源于上海人的思想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思想观念。

第一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狠抓落实,善作善成”“落实要有穿透性”“谋定快动”“多踩油门、少踩刹车”“多设路标、少设路障”…….这是一些沪上官员耳熟能详的表述,也是专业实训队员结合在上海的走访、调研、实训,经常琢磨的几句话。

“集中精力抓落实”在上海不是新话题,也是上海市委层面贯穿多年的基调。而今年,上海再度将“落实”作为重要议题,并特别强调“集中精力”,既体现上海在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方面的紧迫感,亦进一步重申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取向,这种工作取向被归纳为“四个特别”——

特别讲求章法——既要统筹兼顾,也要善于聚焦重点,牵住“牛鼻子”。

特别强调专注——既要“慢不得”,定下来的事抓紧去做;又要“急不得”,没想明白的事要保持耐心。

特别敢于担当——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在瓶颈制约、疑难杂症、急难愁盼问题面前敢于拍板、敢担风险。

特别注重穿透——好的政策,不能都是“正确的废话”,工作要具体化,政策要有“棱角”。

青岛市委给专业实训干部的要求是,要“深刻体悟实训企业的管理逻辑、上海发展生态的生成逻辑以及支撑上海发展的行政逻辑”。在一定意义上讲,读懂了“四个特别”,也就读懂了“支撑上海发展的行政逻辑”。

专业实训,是业务“充电”,更重要的是思想“洗脑”,是观念的转变,是从内心深处播下思想解放的火种,通过重塑青岛传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推动城市的持续蜕变。

截至目前,青岛已派出四批513名专业实训干部到上海学习,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锤炼“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到上海100次,不如专业实训100天”,这是实训干部的集体共鸣。一年来,专业实训干部放下身份、当起职员,深入企业、高校、商会、协会,研究政策措施、提炼经验做法。

通过与政府人员、企业家以及身处在这个城市的市民交流,深深感受到“只有放下官架子,才能换来金点子”“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路走对了不怕远”……在一次次的走访、调研中,在一次次的疑问被解除过程中,专业实训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得到洗礼。

而这,也正是赴上海专业实训的初衷,即期寄干部队伍的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干,来深度“搅活”城市发展的“一池春水”。

02、切入点:探寻逻辑

赴上海专业实训,主题非常明确,即聚焦现代服务业。

有这样一组数据。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正是因为现代服务业走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202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长期以来被视为城市发展短板、亟待提升能级的青岛服务业,在2020年迎来关键“拐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但对比上海,还是有很大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赴上海专业实训,不是为了复制别人的制度、了解别人的创业故事,更不是把关注点放在青岛差距有多大。

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成功实践,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领域抓领域”,而是一体化发展、系统性推进的结果。体量的对比不是实训的目的,需要专业实训干部寻找的,是透过体量差距这一现象,透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大上海”改革发展全貌。

沉下心来学,沉浸其中悟,真正把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和路径想透弄清,把自己的头脑丰富起来,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来,达到“一人受训、众人受益”的效果。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一年以来,专业实训干部围绕资本金融、航运贸易、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五个领域,不断探索上海经验与青岛实际相结合的“文章”。

如:如何借鉴上海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擦亮“青岛制造”的金字招牌;一流的城市必定有一流的治理,上海如何通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来提升国际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上海城市更新与功能重塑的路径探讨,对青岛城市更新有什么启示……

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因此,基于这些专题,专业实训干部通过在实训单位沉浸式体悟,通过拜名师、听讲座、搞调研等交互式感悟,从不同角度体验所在企业的各个方面,研究他们优势在哪里,学习他们怎么研究政策、研究项目、研究市场、研究技术、研究产业,了解他们需要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反思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服务、怎样提供服务。

带着问题来上海,带着答案回青岛。一年以来,专业实训干部不断为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金点子”、出“好主意”、搭“新平台”,同时,在孜孜以求地与榜样的对话中,专业实训干部还传递出城市不懈登攀的奋进力量。

03、共鸣点:深化合作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聚焦现代服务业赴上海专业实训,是青岛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专业实训工作坚持平台思维,放大想象空间,也架起了青沪两地链接资源、深化合作的桥梁。

2020年7月8日,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交流与合作对接会在上海召开;

2020年11月5日,青岛市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合作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

2020年12月25日,上海市青岛商会正式成立;

2021年1月8日,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在青举行;

2021年5月27日,“上海企业家青岛行”活动在青举行;

2021年6月8日,上海“青岛城市客厅”正式在上海启用。

从黄海之滨到黄浦江畔,以专业实训为纽带和桥梁,在过去的一年里,两地友谊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

专业实训,不只让青岛干部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也进一步加强了青深两地合作交流,为青岛“双招双引”提供了助力。因为专业实训的桥梁纽带作用,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走进上海,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走进青岛,两地企业家合作发展的意愿愈发强烈,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合作的能级也不断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赴上海专业实训的每个青岛干部都是连接点,上海市青岛商会、青沪企业家联谊会的会员企业都是连接平台,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发挥作用,也都各得其所。

而企业家选择青岛,带来的不只是投资、项目,也不仅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的流动通畅,更是深深植入一种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意、创新、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正在成为企业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

在内循环为主导的“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人口、资源等要素向大城市集聚,而大城市在各项资源趋于饱和时,也在逐步向与自己联动紧密的城市倾斜。青岛与上海,随着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不断被拉近,两者在空间上循环互动发展的时机,也变得日臻成熟。

回眸过去的一年,从胶州湾畔,到黄浦江边,青沪两座城市携手共进,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正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当然,变化还在继续。这种深层次的变化,也决定着青岛将拥抱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伟大时刻,在各项重大战略基本谋定,一个中长周期的关键发展阶段正在开局的当口,相信随着专业实训工作的不断深入,浦江起新潮,也将续涌胶州湾!

作者 | 胡相洋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