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岛日报》特刊 |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穿越革命、建设、改革的激流,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建树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青岛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组织较早的城市。从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青岛组建立开始,党的火种就在青岛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百年青岛,沧桑巨变,青岛各级党组织是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广大共产党人是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山东党组织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代表山东早期党组织出席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共一大结束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积极筹建山东党组织。1923年4月,邓恩铭受济南党组织派遣来到青岛,筹建党组织,率先开展工人运动。中共青岛党组织先后领导了1925年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和日商纱厂工人三次同盟大罢工;领导1929—1932年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罢工运动和轰轰烈烈的学生救亡运动;组织推动1936年日商纱厂工人的反日斗争……青岛党组织成立后,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不断掀起工人运动高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隐蔽并植根于群众中的青岛党组织领导青岛人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将广大工人、市民、学生紧紧团结起来,取得了反甄审运动、反内战反饥饿风暴和护厂、护市、护校等斗争的胜利,带领着青岛人民迎来青岛解放的曙光。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军管会、青岛市委随军入市办公,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围绕巩固人民政权,市委领导人民在政治、治安、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恢复和重建工作,至1952年底,青岛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1953年开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同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20日,全市49个私营工商行业、5167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至此,青岛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青岛市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的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青岛市委开始在农村探索生产责任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等工作,拉开了青岛改革开放的序幕。东进、西扩、北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大炼油、造船、汽车等大项目,构筑新的经济重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教兴市;承办奥帆赛,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国家级荣誉,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青岛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中,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去年以来,面对疫情的突然暴发和全球大蔓延,面对愈发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态势,市委带领全市上下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奋力蹚出一条以开放创新引领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在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上取得新进展。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历史,我们党带领人民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漫漫征途,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新长征路上书写更加宏阔的时代篇章,一步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2021年7月1日 青岛日报A1版

2021年7月1日 青岛日报A2-3版

2021年7月1日 青岛日报A4版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